——记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陈庆发
今年50岁的陈庆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几年时间就成为拥有多台大型农机设备的农机专业户,年收入10多万元。1996年,光明村选举村委会主任时,村民把信任的选票投给了这位头脑灵活的年轻人。1999年,陈庆发书记、主任“一肩挑”。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多方调研选择了胡萝卜种植项目,并让胡萝卜在光明村“生了根”,让农民种出了“金蛋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胡萝卜书记”。
2002年,开始种胡萝卜时,村民手里没钱买种子、化肥,陈庆发把自家拖拉机抵押担保贷款。全村种植了50多亩胡萝卜,由于只在本地销售,效益不理想。陈庆发经过反复思考,悟出其中的原因是没有真正和市场接轨,没有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他几次到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考察,通过考察,他发现了胡萝卜在收购链条上的商机,这让陈庆发信心百倍。
2005年,村里成立了胡萝卜种植协会,陈庆发被推选为会长,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他与河北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户签订种植及管理合同,并接来了十几名技术员,带来了全套的旋耕机、播种机、覆膜机等机械28台。收购时,一些农民逼着客商收购劣质胡萝卜,陈庆发苦口婆心向村民解释:“这样做是砸光明村的牌子,以后没有人敢来收萝卜,你担得起责任吗?”一席话,化解了许多矛盾。前后一个月的时间,3000多亩胡萝卜全部收购一空,农民每亩地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在陈庆发的带领下,去年光明村种植胡萝卜7000亩,占水浇地面积的90%。如今,光明村的许多农民都成了“技术大拿”,被周边的苏木乡镇甚至邻近的旗县请去讲课或做技术顾问。570多户人家的光明村已经拥有拖拉机、旋耕机、覆膜机等农机33台,不但满足本村需要,还对外出租赚钱。(记者徐永升 通讯员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