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党员风采 正文
党员巴亚尔图的故事
内蒙古新闻网  11-07-21 16:25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一个风沙肆虐的秋天,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罕达汉嘎查牧民巴亚尔图望着家乡正在沙化退化的草原,思考着改变困境的长久之计。从那时起,他有了新的目标:变靠天养畜为科技兴畜,从发家致富到造福一方。如今,牧民们一提起巴亚尔图,总是心怀感激,因为巴亚尔图不仅是一名普通的牧民共产党员,更是当地牧民佩服的好心人。

  起初,他卖掉了家里的40头牛和120只羊,多方筹资到吉林省引进了夏洛莱和西门塔尔肉牛60头,从原来靠天养畜的传统饲养方式变成了舍饲圈养,虽然需要的饲草料增多了,但是1头改良牛能多卖2000元。巴亚尔图成功了,他是罕达汉嘎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家的人均收入从500元增加到2万元。

  走上富路的巴亚尔图想到了乡亲们。这一天,他来到了养牛大户达布希拉图家。他对达布希拉图说:“你也养改良牛吧,有什么困难我帮助你。”达布希拉图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巴亚尔图干脆借了两头种牛给他。几年时间,达布希拉图的良种牛群迅速壮大,年收入达到3万元。

  2010年4月,巴亚尔图组织罕达汉嘎查17户牧民,在旗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了“达来诺日镇佰加力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24万元,合作社以“推广科学养殖、发展生态牧业、坚持草畜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目标,基础母牛达到900余头,有从业人员34人,巴亚尔图主动担当起了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一天夜里,他接到一位牧民打来的电话,说他家的一只改良牛生病了。巴亚尔图知道,一头牛对一个牧民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他顶着深夜的寒风,帮助牧民治好了牛的病。如今,罕达汉嘎查有160户牧民养殖了优质肉牛,每户年收入增加了3万元。

  特木尔巴更说起巴亚尔图对他家的帮扶,显得格外激动。1991年,特木尔巴更家只有1头牛、2只羊,一家人居住在畜棚里。巴亚尔图把自家多余的房屋让出来,临时给特木尔巴更一家人住,并帮助他家买了改良母畜,盖了2间住房。现在,特木尔巴更家存栏牛45头、羊46只,还有几万元存款。这些年,巴亚尔图共帮扶贫困户25户,有21户实现了脱贫,4户成了达来诺日镇有名的富裕户。

  2003年,3户牧民因灾失去了全部牲畜,没有能力再购进新的牲畜。巴亚尔图立即拿出50头优质基础母羊让他们放养,把所产仔畜无偿赠送给他们,使得这3户面临困境的牧民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面对乡亲们的感激,巴亚尔图的话朴实而诚挚:“这是我的分内之事,也是我的责任。”(记者卢瑞彬 通讯员董时龙 孙晓飞)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