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党员风采 正文
弹起科技曲唱响致富歌
内蒙古新闻网  11-07-21 18:4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过去的新生村,农民住的是泥草房,日子过得紧巴巴,姑娘外嫁,小伙单飞……如今,新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轮车、摩托车百分之百普及,10多辆家用小轿车开进村民家,80%的居民住进红砖房,许多村民还在县城买了住宅楼,每年每户可实现产业增收1万元。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没有好支书周永德,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村。”

  年过六旬的周永德,从1964年起,先后任村生产队会计、队长、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些最基层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7个春秋。

  周永德上任的第一步棋就是“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脱水蔬菜是突泉县重点推进的三大产业之一,订单蔬菜成为富民项目。2008年,新生村抢抓机遇开始种植,面积达200亩,品种以青刀豆为主,亩效益可达3000元。为提高传统农业效益,推进为养而种,周永德示范先养,在他的带动下全村40%以上的农户发展舍饲养羊、禽类养殖等农牧结合项目,收入节节攀升。

  2000年,周永德经多方科学论证,认准葡萄产业,为打消群众顾虑,他在自家的3.6分地上进行试验种植,并购买葡萄种植方面的书籍,从施肥、栽植、幼苗管理、成苗定芽、抽穗、定果、疏果等这些专业种植技术自学开始,每年至少两次到外地的葡萄生产基地学习先进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新生村葡萄种植面积达380亩,种植户120户,到盛果期亩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380亩地为全村创收270万元,带动全村人均增收1600元。近3年来,周永德为村民购买苗木,提供技术指导等为村民节省近万元,协调贷款50多万元,申请苗木补贴资金30万元。

  近年来,在周永德的示范带动下,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党员科技示范户,他们不仅个人致富了,也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了起来。去年3月,新生村成功注册了突泉县绿源葡萄生产合作社,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葡萄保鲜储藏库2座375平方米,可贮果菜30万公斤,可带动种植户增收84万元,并为村集体创固定资产45万元。同时,建小型泥杆厂一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己生产葡萄架杆,仅此一项,为全村葡萄种植户节省资金4万元。(记者胡日查 实习记者徐旸 通讯员邵金慧)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