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新生村,农民住的是泥草房,日子过得紧巴巴,姑娘外嫁,小伙单飞……如今,新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轮车、摩托车百分之百普及,10多辆家用小轿车开进村民家,80%的居民住进红砖房,许多村民还在县城买了住宅楼,每年每户可实现产业增收1万元。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没有好支书周永德,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村。”
年过六旬的周永德,从1964年起,先后任村生产队会计、队长、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些最基层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7个春秋。
周永德上任的第一步棋就是“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脱水蔬菜是突泉县重点推进的三大产业之一,订单蔬菜成为富民项目。2008年,新生村抢抓机遇开始种植,面积达200亩,品种以青刀豆为主,亩效益可达3000元。为提高传统农业效益,推进为养而种,周永德示范先养,在他的带动下全村40%以上的农户发展舍饲养羊、禽类养殖等农牧结合项目,收入节节攀升。
2000年,周永德经多方科学论证,认准葡萄产业,为打消群众顾虑,他在自家的3.6分地上进行试验种植,并购买葡萄种植方面的书籍,从施肥、栽植、幼苗管理、成苗定芽、抽穗、定果、疏果等这些专业种植技术自学开始,每年至少两次到外地的葡萄生产基地学习先进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新生村葡萄种植面积达380亩,种植户120户,到盛果期亩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380亩地为全村创收270万元,带动全村人均增收1600元。近3年来,周永德为村民购买苗木,提供技术指导等为村民节省近万元,协调贷款50多万元,申请苗木补贴资金30万元。
近年来,在周永德的示范带动下,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党员科技示范户,他们不仅个人致富了,也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了起来。去年3月,新生村成功注册了突泉县绿源葡萄生产合作社,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葡萄保鲜储藏库2座375平方米,可贮果菜30万公斤,可带动种植户增收84万元,并为村集体创固定资产45万元。同时,建小型泥杆厂一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己生产葡萄架杆,仅此一项,为全村葡萄种植户节省资金4万元。(记者胡日查 实习记者徐旸 通讯员邵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