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报刊登了关于军队纵队干部拥护遵义会议决议的报道。[刘艳摄]
黔北重镇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一栋两层楼房,坐北朝南,临街而立。
76年前,在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上成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近日,“追寻党的新闻历程”采访团来到这里,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记者见到了当年的《红星》报。遵义会议后,《红星》报借助刊登的一份文件和一篇社论,成为当时最早宣传遵义会议精神的报纸。
最早宣传遵义会议精神
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的教训,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935年2月19日出版的《红星》报长征专号第10期,刊登了题目为《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决议案》文件指出:“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我们坚信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的正确结论与领导之下,一定能团结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领导全体红色战士在广大的运动战中,争取伟大胜利,消灭敌人,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当前任务,创造云贵川边新苏区。”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当时在党和红军报刊上公开报道党的“遵义会议”情况,传达党的“遵义会议”精神,以及部队指战员拥护党的中央政治局决议案情况珍贵史料。
在3月4日《红星》报长征专号第11期所刊《准备继续作战,消灭周纵队和四川军阀》的社论中,又再次指出:“这一胜利是在党中央局扩大会反对了华夫同志的单纯防御路线,采取了正确的军事领导之后的胜利。”
作为长征期间我党我军主办发行的唯一报纸,《红星》报在其刊登的一份文件和一篇社论中,在报纸上最早对遵义会议精神做了间接宣传和拥护。
生动记录历史细节
1934年底至1935年春,红军在贵州期间出的几期《红星》报,每期2版或4版,刊期不定。报纸版面不大,但栏目多,内容生动活泼。对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的战斗,《红星》报以通讯《伟大的开始——1935年的第一个战斗》,作了详实记载。贵州军阀王家烈和他的“双枪兵”节节败退的狼狈相,报上有一系列生动的报道。
在1935年1月15日的《红星》报上,对《遵义全县群众大会上成立革命委员会》进行了报道。报道记录了大会经过,提到一个红军小同志的演说时,写到:“最后的演说者是一个遵义籍的红军小同志,他过去是一个贫苦无靠的儿童,当红军不过两年的功夫,现在他已经能够写墙报看报纸了。特别是他在演说时,内容的丰富,使听众更加认识了红军,红军不但是工农利益的保护者,而且是工农的学校。”。消息最后写道:“散会后,由红军兰球队与三中篮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在当时,《红星》报把这些珍贵的事实和生动的细节都记录了下来。
张贴布告保护茅台酒
1935年3月,红军刚挺进茅台镇,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一张布告也随之而来:“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的茅台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金奖,为人民争了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军令如山,红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毛泽东派警卫员陈昌奉、朱德派工兵连长王耀南、周恩来派警卫员魏国禄一同去买酒,用4块银元买了两竹筒茅台酒,慰问将士,共庆遵义战役的胜利。
由于红军进了茅台镇后,不像白军一样抢东西搞破坏,赢得了百姓支持。遵义会议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张小灵说,当时百姓间流传着一句话:“红军到,干人(穷人)笑,白匪跳。”所以当红军准备离开时,老百姓就捧出美酒进献红军。因为当时红军部队缺医少药,后来就用茅台酒擦脚疗伤、消毒解乏。
“红军在茅台还击落敌机一架。”张小灵说,此事有当年的《红星》报为证,《红星》报有报道,红军射弹85发把敌人的飞机击落在茅台村附近。 (记者 刘艳 贵州遵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