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人民军队履行使命的每一个足迹都深印下一串数字,珍贵如尘封的化石;绵延如生长开去的年轮。
一组组数字,将历史的真实不加雕琢地直接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的灵魂一次次被震撼——
“长征总行程6.5万余里,比北京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距离还要长”“抗美援朝时,张桃芳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创下朝鲜战场冷枪狙击射杀最高纪录”……这些定量的描述比之模糊的华丽辞藻,更能让人领略我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一组组数字,仿佛带着当时主人公心中的热望,跨越时空的阻隔,让我们也随之激情燃烧、热血沸腾——
“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3年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的农民累计达15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700万民工随军征战……”
年轮有不同的深浅纹路,数字帮助我们在军史的横断面上,揭开这支红色武装一路成长壮大的奥秘。或是藏着血与火的生死诀别,抑或存储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能量,赋予它们意义的或许是名青涩的八路军小战士,或许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数字不仅限于记录历史,它们的相互联系,为许多历史结论作了最好的证明。它们是浩瀚军史海洋里长出的珍珠,璀璨而又弥足稀缺;它们是探索军史富矿时头顶的矿灯,光明而又绝无仅有。
数字在逝去的记忆里明眸闪动,感动今夕。数字在历史的长河里波澜壮阔,震撼世人。
镰刀和锤头在中华大地交融之际,一支支部队便像一支支箭镞,攥紧了力量向着党旗指引的方向,闻令而动、呼啸前行。而那条用数字记录的使命轨迹,分外生动、难以磨灭。
(丁雅涵、刘海亮)
使命·选择
240银元与5分钱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褚 银
【数字信息】 240银元月薪与5分钱伙食费。
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刻,已身居湘军团长高位、月薪240银元的彭德怀同志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甘冒万死奋起组织著名的平江起义,投身于险象环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
银元,亦称大洋或银洋,币值很大。当时的湘赣边界普通家庭人均生活费为1元多,240银元的月薪在长沙市可以养活80人。而红军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描述:“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4角即一律4角。”
【读数话使命】以彭德怀同志的待遇为例算笔账:任湘军团长,240元÷30天=8元/天,参加红军后伙食费为5分钱,两者相差160倍,足见彭德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但这又岂止彭德怀一人,还有身为国民党军长的贺龙、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等等,以及数以万计的国民党军下级军官和士兵。是什么促使他们放弃厚禄呢?那就是为国为民、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
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信仰,是他们的共同选择。历史一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们党的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党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命·源泉
127万打败430万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郭 芳
【数字信息】全面内战爆发时,我军和国民党军总人数分别约为127万和430万,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我军最终战胜敌人,赢得民族解放。
【读数话使命】陈列在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中的一根小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88个地名。这是淮海战役期间,山东特等支前模范唐和恩在支前途中每走一地就在竹竿上刻一个名字而形成的,见证了人民群众支前的壮举。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军的历史使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一致,因而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援。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大军所至,维持作战的物资消耗极其巨大。一场大战下来,担架的需求量往往在几万副,粮食、马料动辄需要以几百万公斤计算,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支援。淮海战役中,各解放区人民为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在冰天雪地里,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民工大军奔流在千里运输线上,构成一幅恢宏、动人的人民战争画卷。
无怪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我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不竭的力量源泉。无论战争形态怎样变化,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