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扎赉特旗:以党建推进年活动助推创先争优活动
内蒙古新闻网  11-08-01 13:4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以来,内蒙古扎赉特旗以“党建整体推进年”活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地方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在开展“党建整体推进年”活动过程中,以“三争一创”推动基层党组建设,以“三资一章”规范基层党组织管理,以“三推一树”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素质,整体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争一创”推发展。为推动基层科学发展,开展以“争创红旗党组织,争当模范党组织书记,争当标兵党员,创建服务型党委、政府”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三争一创”活动。采取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方法,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争创活动,努力打造一批适应扎赉特旗农村经济加快发展需要的基层党组织,着力建设一支永葆先进性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推进扎赉特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利用两至三年时间,在扎赉特旗打造一批以“五个好”为标准的红旗党组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模范书记队伍,培树一支“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标兵党员队伍,创建一批“有服务场所、有服务内容、有工作制度、有服务体系”的服务型党组织。

  “三资一章”促和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好村委会公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科学管理制度。在坚持“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代管服务中心,对村集体“三资”管理,对村委会公章实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和乡勤廉督导员共同监管的“双监管”制度。

  为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一章”科学管理,乡镇在原有“村账乡管”办公室基础上成立农村集体“三资”代管服务中心,作为代理农村集体“三资”的具体执行机构。成立由嘎查村书记、主任、会计人员和嘎查村民代表组成的“三资”清查小组,对资产、资源进行清查,对资金进行核实,将清查资料移交至农村“三资”代管服务中心代管。对嘎查村民委员会印章实行管审分离制度,使用实行登记审批备案制度,重大事项使用村章时,要附嘎查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会议记录,乡镇外派驻村勤廉督导员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三推一树”提服务。为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能力,提升以“推进基层理论武装、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基层舆论提振、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主要内容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力,以各项活动为载体,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修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惠民,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切实担负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繁荣社会文化事业的重大使命,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今年将集中在基层中开展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为重点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双学”实践活动,加快“四个转变”和建设“四个基地”主题调研活动,推进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以巩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文化站室建设和管理为重点,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乌兰牧骑为主体,举办社区文艺演出和庆祝建党90周年广场文艺专题演出等系列活动,深入各苏木乡镇场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热情。深入开展“记者下基层”活动,结合基层发展变化,联系群众切身感受,捕捉基层实际生活中的新鲜事例、真实细节和动人的场景,讲述普通群众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用群众看得见的事实、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展示美好生活图景,鼓舞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重点培树一批高素质的农牧民经纪人、种养技术过硬的乡土人才、高素质大学生村官、农牧民喜爱的民间艺人和优秀基层幼儿教师等五个方面典型,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崇高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人人争先进,行行有标兵,学习有榜样,赶超有目标”的生动局面。(李静吕健)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