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乌前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集中整顿后进嘎查村党组织
内蒙古新闻网  11-08-01 13:45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把后进嘎查村党组织集中整顿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工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坚持“三个到位”实施后进嘎查村“整顿升级”工程,统筹推进嘎查村党组织建设。

  排查到位,建档督办抓重点。深入开展“百村竞赛”活动,对全旗93个嘎查村分类排查排队,明确整顿对象。一是结合换届排查。对未按时完成换届的嘎查村建档立卡,要求人难选、矛盾突出的嘎查村限期整改。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认定为后进嘎查村;二是结合考核评议排查。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培养新型农牧民、带领农牧民致富、维护农牧区稳定,制定完善嘎查村党组织考核细则,“双述双评”被党员、群众评议为“不满意”档次的,认定为后进嘎查村;三是结合平时监控排查。组织部、信访、农牧业、经管等部门定期联系,对嘎查村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发展成效、群众反映等动态分析研判,对工作成效差、社会矛盾多、群众意见大的,认定为后进嘎查村。通过立体化、拉网式排查,全镇确定了9个后进嘎查村并挂牌督办整顿。

  制度到位,明确责任抓落实。为形成抓后进嘎查村整顿建设长效机制,旗委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列为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是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继续实行旗级领导包苏木镇制度,定期深入后进嘎查村调查研究、谈心谈话,帮助理思路、解难题。明确苏木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副书记、组织委员直接责任人职责,把后进嘎查村作为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针对新安镇乌海村位于沿乌梁素海贫困带的实际,旗、镇、村三级联动,整合捆绑项目资金,投资20万元实施了4000亩退苇还田工程,人均增加耕地1.5亩、增收近2000元,有效改善了经济发展落后状况。明安镇党委结合“十百千”产业化示范工程,扶持营盘湾村党员产业带头人张五小发展规模化养殖,投资7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棚圈25座,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畜牧养殖业,成为群众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把后进村转化作为苏木镇党委创先争优的“一号承诺”、党委书记落实抓党建责任制“一号工程”、旗级领导点评苏木镇创先争优活动“一号项目”,纳入了对苏木镇党建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旗委组织部专门制定转化完成时限表,每季度召开组织员例会,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动态掌握后进嘎查村转化进展情况,确保转化措施落在实处、见到实效。旗委组织部继续推行组织员担任苏木镇党建指导员制度,推动“三一四全”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一备案”工作法落实,健全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与党员谈心、民主评议党员等6项党务制度,促进后进嘎查村规范化建设。

  措施到位,分类指导抓整顿。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制定了软弱涣散型、管理混乱型、发展滞后型、矛盾突出型后进嘎查村整顿措施。一是抓班长。突出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这一重点,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大佘太镇党委准确把握忠厚堂村支部班子带富能力不强、群众威信不高的实际,引导外出经商党员王耀平回村任职,发挥出能人带动效应。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党委针对阿日齐嘎查村务财务管理不民主、社会矛盾多的实际,下派镇信访办干部兼任党支部书记,打开了工作局面。二是抓思路。深化“百名领导干部联系嘎查村”活动,从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旗民宗局针对白彦花镇点布斯格嘎查实际,争取民委特色村寨建设资金50万元,引导嘎查发展蒙元文化旅游产业。三是抓巩固。健全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嘎查村运行机制。乌拉山镇党委结合推行“四议两公开一备案”工作法,组织群众民主推选蓿亥村村民议事、理财小组,建立了怎样规范、谁来规范的“双轨制”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村组财务、公益事业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在此基础上,旗委组织部坚持后进嘎查村“三优先、三强化”(即:帮扶优先安排、经费优先落实、项目优先考虑,强化教育培训、强化联系指导、强化平时监控),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帮助争取到大佘太镇忠厚堂村活动室改建、新安镇乌海村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9个后进嘎查村全部配套了活动场所、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有效巩固了转化成果。(巴彦淖尔市委创先办)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