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回民区:全民总动员 共铸宜居西城文明新丰碑
内蒙古新闻网  11-08-01 14:0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文明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文明是凸显一个城市价值的无形资产,文明就是力量,文明就是资本,文明城区的创建就是为让城市更好地发展,再发展,进步,再进步。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回民区始终高度重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觉地把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区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区人民积极参与的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和创建态势,一场卷席全区的文明城区创建热潮迅速涌动。

  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扎实开展。两年来,回民区依托中心组学习和学习讲堂等教育阵地,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区情实际,通过专家辅导、专题讲座、集中研讨、实地调研等形式,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2010年组织中心组学习13次,全区20所基层党校共组织宣讲、培训110期,6000多人次;在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学校建立了专家讲堂、社区课堂、三农讲堂、未成年人流动课堂,各类讲堂共举办600多场,直接听众20000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张太平副部长的肯定和赞誉。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依托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场馆阵地等文化载体,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成功打造了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成吉思汗西延景观街、段家窑影视城、蒙亮民族纪念品研制开发基地、阿拉伯宫等文化景点;近30支群众艺术表演团体活跃在社区,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大批文艺节目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其中舞蹈《欢腾草原》获得全国“2010夕阳秀携手青春走进世博”大型综艺活动金奖,并受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1984年以来出版了10万册290多万字的回族文史资料。由我区举办的“中山西路商业街企业文化展示周”和“祥和之夜”社区文化展示月活动,已成为昭君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展示了自治区商贸第一区的亮丽风采,彰显了回民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类社会公德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号召广大市民革除陋习,争做文明市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区、学生“四维互动”的教育网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广泛深入开展“三十佳”与道德模范的评选宣讲活动。全区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呼市十佳市民1名,回民区道德模范12名。在全区开展了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活动,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涌现出吕祖庙和新花园2个市级文明社区。呼市第一中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呼和浩特热电厂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回民区工商分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回民区国税局、回民区第五幼儿园等19个单位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呼市第二十五中学等6个单位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回民区人民法院等55个单位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中山西路回族小学等162个单位被授予“区级文明单位”称号。中山西路商业街被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内蒙古民族商场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天元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级“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乌兰夫纪念馆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呼市第一中学、青城公园烈士纪念塔和呼市第13中学国防教育展厅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呼和浩特市“拉动城市向西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面前,回民区将全面实施“3321”发展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成展示首府形象、体现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区。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