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内蒙古科左中旗通过构建“储备、成长、考察、提拔”链条,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把握源头,打造基层干部“储备链”。加强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选调生锻炼1至3年后,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适合从事机关工作的,将其有计划地补充到旗直机关。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基层干部储备库,通过公开选拔、岗位交流等途径,把优秀大学生“村官”培训成基层干部。目前,全旗已有2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务员、事业编干部公开招录考试。同时,采取“一推双考”的办法,每年在全旗行政、事业单位中公开选拔30岁以下科级干部3—5名,安排到旗直单位任职;对综合成绩排在6—15名的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库进行重点管理和培养。
二是拓展渠道,构建基层干部“成长链”。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对基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能力、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培训,并要求苏木镇党政正职任期内脱产培训不少于40天,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脱产培训不少于30天。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干部培养渠道,择优选派5名干部到长春、沈阳等地进行招商,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选派5名懂经济、会管理、党性强的科级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帮助搞好外部协调,协助抓好企业党建工作;选派8名新提任的科级干部到旗信访部门挂职学习,参与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使干部在一线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是强化考核,设置基层干部“考察链”。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科左中旗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试行办法》、《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暂行办法》,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动态监管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了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科左中旗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基层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察体系,延伸考察链,围绕“德、能、勤、绩、廉、学”,既看平常显绩,又要看个人潜绩,既重视组织考核,又重视群众评价,避免以偏概全,增强基层干部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提高苏木镇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四是适度倾斜,延伸基层干部“提拔链”。始终坚持重视基层干部和适度向基层干部倾斜的用人导向,注重从苏木镇干部队伍中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对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苏木镇干部大胆提拔,及时使用。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提拔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在旗直机关工作人员出现缺额时,优先从有相应专业知识的苏木镇干部中遴选。如在苏木镇党委换届工作中,有7名苏木镇长提拔到苏木镇党委书记岗位,有4名镇党委副书记提拔到苏木镇长岗位,有4名党委副书记和副镇长提拔到人大主席岗位,充分调动了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边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