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河区委积极借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力,通过抓阵地、抓班子、抓共建、抓载体、抓民主,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抓阵地,增强社会管理承载力。连续两年加大对农村、社区阵地建设的投入,新建了沙尔沁镇章盖营村、什大股村和海岱村的3个村级活动场所,累计新建、扩建和协调社区办公活动场所36处。在10个街道的25个社区和1个村兴建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开设了党员服务、街政民政、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低保申请等便民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是抓班子,增强社会管理战斗力。加大农村、社区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提升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选派125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农村、社区挂职,充实村(社区)干部队伍。进一步健全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对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前13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前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次年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发放补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在职或离任均参照事业单位人员发放补贴,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共建,增强社会管理合作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从2009开始,与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精心组织开展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东河区76个社区党组织的“结对共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事业单位党组织在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帮扶弱势群体和提升机关执政为民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生动实践。结合驻区单位较多的情况,积极组织机关党组织、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了党建共抓、资源共享、城乡共建的工作格局。
四是抓载体,增强社会管理作用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强化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在农村,以“科学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活动为载体,不断激发村级党组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和争创先进的意识,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社区,以“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三有一化”建设,促进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抓民主,增强社会管理凝聚力。在全区49个村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力,提升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并将村党组织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作为落实《东河区村干部管理办法》和《东河区农村党组织考核细则》的重要内容。借鉴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经验,在社区推行了民主议事制度,探索实施了“四会三议三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对公平、公正解决低保对象确定、弱势群体帮扶、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与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吕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