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针对城市化率高、二三产业人口分布集中、城市社区规划完整、社区资源富集的特点,把创新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作为推动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增进和谐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
优化组织设置模式,构建服务管理网络。一是在规格上抓突破,针对社区党员不断增多的实际,大力推进社区党委(总支)建设,全市整合建立了246个社区党委(总支),进一步巩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在纵向上抓延伸,按照“地缘、业缘、趣缘”关系,采取化整为零的工作方法,把党支部建在院落、楼栋,把行业相近的党员、有一定兴趣爱好的党员组织在一起,建立了复转军人党支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曲艺宣传队”等593个特色党支部,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在横向上抓拓展,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两新”组织的双向联系制度,采取独立、联合、挂靠和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等形式,在金融商业街、大型商务楼宇、汽贸和餐饮一条街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建立“两新”党组织,消除了区域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对辖区所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增强服务管理功能。一是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依托包钢、一机、北重等中央、内蒙驻包大企业,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搭建“共驻共建”的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二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全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为社区党组织协调、资助款物累计折合6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兴办好事实事,形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在社区拓展“爱心超市”网点、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成立社区军转干部支部、设立“民生论坛”、建立“特别档案”等举措,丰富了社区党建工作内涵,拓展了社区党组织的服务领域。四是培育党员志愿者,分别开展了以在职党员为主体的义工服务和设岗定责活动,以离退休党员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专业志愿服务者为主体的低保、助残、治安协管服务。目前,全市130多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承担了社区近30%的福利性、公益性服务岗位,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夯实服务管理基础。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各类资金,共9400余万元,用于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全市社区活动场所300平米以上的有124处,200—300平米的有77处。二是增加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投入,建立了以财政拨付为主,党费补贴和共建单位支持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社区组织办公活动经费和社区、嘎查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的意见》,明确2000户以下的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2000户以上的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每年不低于3万元。三是保障社区干部待遇,确定社区干部的最低报酬标准列入旗县区财政预算,并建立随地区经济同步增长机制。目前,全市社区专职干部月平均报酬为1197元,较2010年增长12.39%,其中“一肩挑”的社区书记平均月报酬为1332元,最高达到1500元。(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