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兰浩特市创新社会管理完善服务新机制
内蒙古新闻网  11-08-12 13:22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乌兰浩特市将社区服务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通过“四抓”举措,不断完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

   抓创新,推动管理服务能力“由弱变强”。突出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位置,不断加大投入,解决人少、权弱、钱紧等问题。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职能下放到社区,城市管理由以前的“条条”为主调整为“块块”为主,改变了以往街道社区“看得见的管不着”、有关职能部门“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立足“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和“社区人”的实际情况,创新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将社区50—100户居民及所辖区域内的商贸店行、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等划为一个责任单元网格,开展分层级管理和服务。并在街道建立便民服务团,在社区各网格设立低保社保、城建卫生、文化计生、综治法律、政策宣传等特色网格服务组,实施一包到底的管理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抓效率,推动管理服务程序“由繁变简”。把提高服务效率、简化管理程序、有效解决居民难题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在各街道办事处普遍推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按照“收集情况、分流办理、个案解决、综合施治、分类归档”的模式,将有关职能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实行“一个大厅办公、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一道程序结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平安建设宣传、法律咨询服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惠民政策办理等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优化了办事效率,做到“迈进一个门、解决所有事”,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

   抓民意,推动管理服务范围“由粗变细”。把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反映群众诉求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使社区管理细化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情顾问、网格管理员、居民代表等六类代表的积极作用,定期开展走访和调研,倾听民声、掌握民情,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扶贫帮困、谋求发展,及时掌握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急,了解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爱国街实行“懂民心、知民情、办实事、解民忧”的《民情日记》制度,社区工作者将居民的呼声、愿望记在《民情日记》上,每月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跟踪审阅,半年进行一次评议,做到“件件有记载,事事有回音”。

   抓载体,推动居民自治方式“由虚变实”。通过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发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强化居民自治水平。积极组织辖区内热心社区建设的党员、教师、医生、居民骨干等,建立义务巡逻、义诊小队、关爱青少年服务队、民情顾问、卫生监察等5支网格服务队,让居民群众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和平街成立了“19点党员先锋队”,让在职党员工作之余参加社区活动;成立由21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为3户空巢老人进行长期爱心服务。通过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工作,使作为社会管理最基层细胞的社区“活”了起来,居民“自治”也由虚到实,社会管理创新有了原动力。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