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固阳县“党费帮扶救助金”助创先争优“提速”
内蒙古新闻网  11-08-19 18:46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固阳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野猪养殖专业户———尚旺。说是专业户,其实人家已经在自己拥有野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还带动了固阳县怀朔镇兴圣公村20户村民加入野猪养殖队伍的公司老板。

  尚旺今年39岁,曾经参过军,复员后,他怀揣着带动家乡农牧民共同致富的梦想,回到了老家固阳县,并准备建立野猪养殖基地。梦想很丰满,而现实总是很骨感。就在他不断建立和完善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时,资金不足这一“拦路虎”横亘在他面前。此时,继续建设,实在是没有钱了,放弃建设吧,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打水漂。就在尚旺犹豫不决的时候,固阳县委组织部得知了他的情况,并通过详细地了解调查,为他送来了2万元党费帮扶救助金,帮助他渡过难关并使野猪养殖基地于2008年最终建成。

  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尚旺的野猪养殖基地再次陷入困境,这时,固阳县委组织部再次把2万元的党费帮扶救助金送到他手中。渡过困难期的尚旺把党对他的关怀转化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动力,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将野猪仔免费分给周边村民饲养,养成商品猪后,按照协议价格回收。如今,他已经使20户村民成了野猪饲养户,户均年增收10000多元。

  尚旺谈起他的创业过程,总是特别感谢“党费帮扶救助金”,“如果没有党费帮扶救助金,没有党的关心帮助,我肯定没有今天的成功”。

  其实,尚旺只是固阳县党费帮扶救助金的受益人之一,在固阳县党费帮扶救助金规范运行的四年间,共累计发放69万元,受益党员30余人,有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提速”。

  固阳县委组织部根据全县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按照“取之于党员、用之于党员、补助贫困者、扶助特困者、救助急需者”的思路,以“扶持一户、发展一户、致富一户、带动一方”为目标,建立起固阳县党费帮扶救助金。同时,还制定出台了《固阳县党费帮扶救助金管理使用办法》,确保了党费帮扶救助金的安全高效使用。而党费帮扶救助金的来源主要是从县委党费中划拨一部分、争取上级组织部门补助一部分、申请县财政支持一部分以及号召党员干部募捐一部分。在党费帮扶救助金创立之初,固阳县委党费支持了10万元,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支持了21万元,全县广大党员捐款14万元,使该项工作顺利起步。

  在党费帮扶救助金的使用方式和范围中,一种是采用无息借款的形式滚动帮扶,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一些有带动示范作用的党员致富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致富愿望和一定偿还能力却缺少启动资金的低收入贫困党员经营一些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小型快富项目。另一种是采用无偿的形式帮助,帮助村党支部整体迁移和贫困党员搬迁;帮助贫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个别因看病、子女上学、受灾等原因致贫的党员;帮助建国前入党,本人无固定收入来源、无依靠、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帮助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获得过上级表彰的困难党员;帮助因见义勇为受到伤害、劳动能力受到影响的党员以及子女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党员。

  通过四年的努力、发展,固阳县党费帮扶救助金现在已经稳步运行,规模不断壮大,帮扶成效得到显现。截至目前,在党费帮扶救助金的帮扶下,固阳县建成野猪养殖小区1处,存栏野猪200多头;建成生猪养殖场7个,存栏生猪400头;建成肉羊养殖小区6处,存栏肉羊2000多只;建成笨鸡、山鸡养殖场3处,存栏笨鸡、山鸡近万只;建成獭兔养殖场1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油料加工厂1处,真正实现了党费帮扶救助金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党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关爱和关注,让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张群群)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