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突泉县:"旗帜"领跑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创先争优
内蒙古新闻网  11-09-01 15:24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突泉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紧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以人为本”高举“四面旗帜”,领跑机关效能建设,形成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生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思想旗帜”指路引航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突泉县坚持把提高机关效能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使全县各机关思想上层次,工作效率上台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本职服务群众,坚持理论学习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相结合,局党委对新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学习高度重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为机关各股室订阅党报及业务报刊,方便干部同志学习政策和业务知识;局所属各单位根据业务管理范围、工作侧重,有计划性确定各阶段学习内容,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工作,提升了业务经办能力。在工作中,该局实行“AB角”工作制,即一人至少要精通两种业务,一旦出现紧急工作或者工作人员临时请假,保证没有空岗,让前来办事人员得到最好的服务。

  “法制旗帜”忠诚护民

  突泉县把机关效能与依法执政相结合,严格规范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县政府法制办以推进法治建设为目标,重点规范“两种行为”。一是规范抽象行政行为。严格实行起草部门领导把关,法制办审核修改,政府常务会集体讨论,县政府领导审签的发布制度;对规范性文件,采取召开征求意见会和听证会的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备案,主动接受审查;定期对县政府及各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清理。活动开展以来,县政府法制办共召开征求意见会12次,听证会3次,出台规范性文件5件,制定规范性文件5件,备案5件,废止规范性文件93件,重新修订14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二是规范具体行政行为。组织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项目进行清理;对各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对全县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服务旗帜”招展如画

  突泉县坚持解决问题与群众满意相结合,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三亮三提三评三创”主题活动,使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公安局在窗口服务中坚持开展好四种服务,把方便带给群众。一是实行“特办式”服务,对因特殊情况急需申办户籍业务的群众,开辟“绿色通道”,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为群众完成办理业务。二是实行“主动式”服务,组织户籍民警深入到辖区的敬老院、学校、村(居)委会等单位,主动上门为群众照相、办证、送证。对外来人口集中的企事业单位,提前预约,上门为其办理户籍业务。三是实行“倾听式”服务,认真听取办事群众的需求,耐心解释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办事群众真切感受到民警的重视和关心。四是实行“承诺式”服务,对群众提出的业务申请,凡符合政策规定、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对审批材料不全的告知需补充的材料,第二次必须办结,绝不让群众跑第三次。

  “勤廉旗帜”沐浴阳光

  为了加强全县勤政廉政建设,突泉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对全县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成立了全盟首家旗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这标志着全县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搭建平台。通过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水泉镇德泉村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准确、注重实效、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原则,推行党务、政务、村务网上“三公开”,以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为平台,以规范基层民主管理为基础,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提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德泉村不论是集体耕地承包、财产变卖,还是修路修桥、购买办公设备,都严格按照民主决策程序进行,使干部群众有了交流的平台,群众对村务有了知情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陈晶佳)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