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内蒙古玉泉区石东路街道党工委紧扣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优势,以区域化党工委为平台,积极协调驻区、共建单位,联合开展“携手共建,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许多家庭贫困的学子解决了实际困难,也为全面推进和谐街道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帮扶成果
自2010年9月,玉泉区石东路街道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细致谋划,将其当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动员各驻区、共建单位各尽所能,贡献爱心,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两年来,共有16家驻区单位、3家共建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3.15万元,累计救助特困学生67人次。此项活动受到了困难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街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帮扶成果,将“金秋助学”活动更加扎实深入的开展下去,石东路街道党工委成立了“金秋助学”活动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并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资助对象、资助原则、资金来源和实施步骤。全街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党工委重视、办事处支持、领导小组负责、多方共同救助”的帮扶救助机制,保证了此项活动的长期化、制度化。
加大帮扶力度,保证学无所忧
2010年,“金秋助学”活动开始之初,街道各驻区、共建单位依照“321”救助方案,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对辖区贫困学子进行了帮扶救助。2011年,为了进一步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让创先争优活动凸显实效,确保困难家庭的孩子学无所忧,街道党工委不断加强与驻区、共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协调,通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各驻区、共建单位对此项活动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可以圆自己的求学梦。目前,玉泉区石东路街道的“金秋助学”活动呈现出多方合力不断增强的良性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救助人数逐年增加;二是重视度、支持度不断加大;三是投入资金日益增多;四是资助标准明显提高。
加强共驻共建,发挥同创优势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石东路街道各驻区、共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通力合作,以扶贫济困为出发点,以金秋助学为着力点,推进区域共驻共建,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创先争优,实践了街道区域化大党工委所提出的“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创先争优新机制。“金秋助学”活动将重点帮扶对象确定为政府救助覆盖不到的困难大学生和中学生。对已经受到其它机构救助的学生,不再进行重复救助。同时,帮扶活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调救助的原则,由街道党工委统一管理帮扶对象,各社区和街道民政办对帮扶对象分别调查摸底,党工委和驻区、共建单位协调救助。实现了区域协同发展,保证了石东路街道的和谐稳定,构建了平等、协商、互动、合作的创先争优新关系。此外,玉泉区石东路街道党工委还充分发挥同创优势,协调各驻区、共建单位利用现有资源,帮助辖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共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形成“资源共享、文明共创、稳定共保、事务共管”的街道创先争优新局面。(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