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莫让教师节成 “送礼节”
内蒙古新闻网  11-09-08 15:50 【字体:    来源: 江门日报  
 

  设立在新生入学伊始的教师节,目的是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教师节“变味”成了“送礼节”。给老师送礼表达“心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送礼就意味着尊师重教吗?起码,教育主管部门并不这样认为。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取家长礼物,本来就是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的师德要求,逢年过节各个学校也会煞费苦心地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劝解,但是,这种教师节送礼却依旧成风,家长们的普遍想法是为图个心安,老师则很多时候“被”收礼。

  家长:如果自己不送,就成了异类

  张女士的儿子目前在某知名小学就读,她表示:“几年来,每逢教师节,我们都会给孩子的班主任或多或少送一些小礼物。如果孩子其他科目的成绩有所提高或有所下降时,我们也会给任课老师送礼,这在家长圈里是很普遍的事情。”对于送礼的目的,张女士说:“我们送这点小礼物就是为了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照顾,没什么其他的奢求。其实我们也知道,老师不会为了我们这点小礼物而对孩子有什么特别的照顾,但别人都送,我们如果不送,显然就成了异类。”

  其实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给老师送礼无非就是希望老师能多记着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孩子想当个班干部、调个好座位、参加个什么活动时,老师都能满足孩子的愿望,调皮的孩子犯错时还能够得到老师的原谅。

  老师:收与不收,很“纠结”

  某重点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表示,教师节快到了,面对前来送礼的家长她感到很头疼。她的父母总是教育她“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收了礼,老师就无法公平客观地对待学生,有悖师德。

  “但是,现在和以前风气不一样。”这位班主任无奈地说,很多家长三番四次地送礼,老师不接受的话,家长就会认为老师不肯关照他的孩子,弄得老师们对家长送来的礼,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很是“纠结”。“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与家长送不送礼是无关的。”这位班主任表示。

  专家:关心学生原本就是老师的职责

  “家长没有必要给老师送红包,而老师也不应该收红包。家长给老师送红包,无非是希望老师给孩子更多的关照,但关心、照顾学生原本就是老师的职责,而且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样,老师给每个孩子的照顾方式也不一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赖天斌认为,家长通过送红包、送礼物的方式,想要获得老师额外的关心、照顾,这样不仅会增加老师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导致老师违反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师责和师德。

  “学校,作为育人成才的地方,应该是块净土,不该被物质污染,老师的关心多与少,也不应该跟金钱挂钩,否则还谈何教育,孩子还如何健康成长!”赖天斌称,家长不该助长不良社会风气,若是担心孩子受欺负,应及时跟学校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李谟飞)

[责任编辑 王子乐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