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靠什么避免教师节变脸“辱师节”?
内蒙古新闻网  11-09-08 15:51 【字体: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今年过节不收礼?一名深圳学生家长在给老师送购物卡被拒后,欣然上网发帖“由衷表扬”,引起众人感叹、羡慕甚至怀疑。南都记者发现,中秋、教师节将近,不仅一些家长因为送礼头疼,就是老师也很纠结。相比之下,一河之隔的香港就“淡定”得多,因为教师收礼一经定罪为贿赂,情节严重者则有可能面临10万港元的罚款以及3年的监禁。(《南方都市报》9月7日)

  在各种各样的奇异论调中,本应是崇尚教师和关怀教师的“教师节”,摇身一变成了对教师大加讨伐的节日,成了对师德进行无端猜疑的由头,这当然不是教师的幸事,但是,对社会来说,是幸事吗?

  一方面,社会和舆论在为提高教师地位不断呼吁,在为一些代课教师的不公正待遇进行努力,但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不满和诟病从未停止过,似乎老师成了一个“魔鬼综合体”,如此吊诡的现象同时出现在舆论场中,所谓的“教师节”早已变味,甚至成了大有不把老师“拉下马”不罢休之势。那种鼓吹取消教师节的声音就是明证。

  因此,也就有了本则新闻中的怪事:一名深圳学生家长在给老师送购物卡被拒后,欣然上网发帖“由衷表扬”。不收礼的教师受到了表扬当然是好事,但这并非常态。因为这很可能是个体职业道德作用的发挥。站在这样的立场上,笔者以为,如果我们有了“香港教师收礼或要坐牢”的做法,用来约束更多的教师不收礼,一方面可以消除社会对教师的猜疑情绪,另一方面也能成为重树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保障。据介绍,在香港即便家长想给老师送礼,是有礼无门,担任校长20多年的前屯门小学校长会主席周锦祥说,“涉及到钱的问题,毫无商量的空间!哪怕10元20元,坚决不行!说不好,还会被ICA C(即香港廉政公署)请去喝咖啡。”就笔者的理解,这是香港制度约束的结果,对我们内地来说,要想摆脱教师节变脸“辱师节”的尴尬,惟有制度和法制约束才是理性选择。

  而这种做法并不仅仅是对教师的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也是消除社会怀疑情绪的必然。无论对社会还是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另外,我们要看到,这种约束是建立在教师高收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我们应摆脱对教师的清贫定位,不能仅仅让教师获得诸多虚名,也应让教师的地位得到切实提升——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保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归纳起来,一是要对教师群体进行制度限制,二是不能把个别教师的不良形象放大到整个教师群体身上,三是应着力提升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地位。惟有如此,才能摆脱教师节变脸“辱师节”的尴尬和陷阱,才能让教师节回归本义。

[责任编辑 王子乐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