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回民区针对老党员数量众多、构成比较复杂,政治阅历、思想水平、文化层次不尽相同的特点,注重机制完善和方法创新,加强对老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实行分类管理构建老党员组织建设新模式
坚持把对共产党员要求的先进性与老党员生理、心理特点的现实性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组织设置,对老党员实行规范有效管理。按照就近属地原则建立老党员支部,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退职退休老党员的教育管理,继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按照系统归口的原则建立老党员支部,加强对机关退职退休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在职党员在有分有合的组织活动中,互相促进,各展其长。按照因地置宜的原则设立老党员党小组,加强对人数较少的部分单位的老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其统而有分,活而有序。目前,回民区有老党员支部16个,老党员党小组87个。实行老党员分类管理,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同志的关爱,促使他们“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
建立健全制度形成老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建立健全了“五个一”学习教育机制,即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个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小型主题活动,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每年举办或参与一次大型活动。在学习教育活动方式上,力求突出老党员的特点,讲求实效,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如邀请大青山支队老战士讲党史,到乌兰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聘请教师举办书法、乐器、养生培训班。建立专人联系的双向沟通机制。镇、街道和机关党组织明确一名在职干部党员作为老党员的“联络员”,定期上门和他们谈心,适时通报回民区的大事。坚持做到政治上送营养,生活上送温暖,思想上常沟通。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机制。通过发挥街道、社区和镇、村的作用,实现了对老党员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四就近”工作格局。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区党建办增拨3000元活动经费,保证每个老党员党支部都有专项经费、有专职人员、有活动场地、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每年定期对老党员和老党员党支部进行一次考核,开展一次创优评先活动,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党支部书记和表现优秀的老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合理设定职责探索老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根据老党员的身体状况,个人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是当好执政理事的监督员。邀请老党员参加考察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区委政府重大决策广泛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使老党员为维护回民区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贡献。二是当好社会治安的督查员。各老党员党支部普遍设立社会治安督查组,由200多名70岁以下的老党员担任督查员,负责监督辖区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由于老党员敢讲真话、动真格,对治安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敢于批评,使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三是当好社情民意的调查员。根据老党员熟悉基层、熟悉群众的特点,组织老党员深入居民走访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掌握社情民意,并在第一时间将民之所怨、所急、所盼向所在党支部或上级党委反映。四是当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员。发挥老党员威望高、经验丰富、群众信任的优势,发动老党员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劳资纠纷处理等工作中主动承担协调员,较好地发挥了“润滑剂”和“推进器”作用。在今年回民区两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老党员们积极向群众宣讲党组织换届选举有关规定,化解群众的误解和偏见,促进了整个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五是当好青少年的辅导员。全区身体较好的老党员100%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青少年,帮教后进青年。自关爱老党员党支部成立以来,已有60多名失足青年在老党员的帮教下改掉了恶习重新做人。同时,各级关工委组织老党员帮扶下岗人员、待业青年上岗就业,支出各类关爱资金10万余元。(回民区委创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