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坚持组织联抓、结对联帮、干部联管、管理联动、资源联享五项举措,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上创先争优,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组织联抓,构建城乡党组织“共建网”。一是抓延伸,积极建立农村产业党组织。先后在农村专业协会、经济组织和产业示范基地中建立党小组24个。各党小组采取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典型示范、优化服务等措施,引导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注册“无籽西瓜”、“奈曼小米”等优势农产品,实行品牌经营。二是抓拓展,积极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先后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8个,并从旗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26名党员作为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三是抓整建,先后选派48干部对35个相对后进嘎查村进行包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共整顿后进班子15个,调整班子成员4人。
结对联帮,构建城乡党组织“互助网”。一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定35个旗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组织与35个嘎查村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协助嘎查村党组织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共协调引进各类项目16个,投入资金365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16件次。二是组织实施共建项目。整合领导和工作力量,实施党建综合示范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项目。全旗创建8个旗级党建综合示范村、33个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面。三是开展“双承诺”“五延伸”活动。将嘎查村“双承诺”活动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非公企业、国企延伸。今年,全旗共作出承诺12380条,履诺率达到85%。
干部联管,构建城乡党组织人才“共用网”。一是机关干部驻村。选派42名旗副科级后备干部和58名苏木镇干部进驻100个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协助每户制定一个家庭增收计划,组织协调一个劳力外出务工,培植一个增收产业,提供一条农民致富信息或开展一次技术服务。活动期间,100名驻村干部为嘎查村办实事392件。二是向嘎查村派驻名誉党组织书记。分两批选派71名旗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嘎查村名誉党组织书记,在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物力帮扶等方面对嘎查村进行重点扶持。三是旗直机关和苏木镇干部双向挂职。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各14人,到苏木镇场(街道)挂职,充实基层力量;从苏木镇场(街道)选派14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旗直经济综合部门挂职锻炼,统筹配置人才资源。
管理联动,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共振网”。一是推行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制度。全旗选配的57名“编外指导员”坚持每月以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通讯方式与外出党员联系,将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农惠农政策编印成学习要点,对流动党员进行辅导。二是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在旗级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在13个苏木镇(场)设立便民服务站,在363个嘎查村(分场)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党员提供维权、组织关系接转、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三是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形成了“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机制。目前,全旗有党员中心户436户,联系党员2130人,联系群众7310户。
资源联享,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培训网”。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旗委党校为主体,以基层党校及村级活动场所为依托,大力培训城乡党员,切实提高他们创先争优的“内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采取菜单式培训的方式,因地制宜,按需施教。三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培训党员、服务基层方面的功能,开办“手机短信课堂”、“空中课堂”,采取启发式、分类式、点题式、结对式学用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党员群众进行培训。今年以来,全旗共举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20余次,发放培训资料2800余份,累计培训党员6300余人次。(于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