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清水河县:依托"两个文明"建设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  11-09-16 19:34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在科学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依托呼和浩特市两个文明现场会在清水河县召开的战略机遇,坚持走城镇靓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生态立县、民生稳县、旅游兴县、文明美县的发展之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全力推进新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业产化进程,把清水河县建成“一县三地“的重要功能区和自治区沿黄能矿经济带重要产业布局区,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城镇靓县,打造宜居山城。按照将城关镇建成山水园林宜居生态城镇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河两网三区”的亮点工程,切实加快城关镇建设改造步伐。一是抓好了河道整治工程、滨河南北主干道及滨河带状公园,打造滨河景观。二是开展城镇拆迁改造,建设高标准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和集贸市场;三是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市政广场、生态公园,完善城镇中心区服务功能;四是加快城区南北通道建设,改善城镇对外出入口形象;五是建设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实施城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城区新形象。

  工业强县,奏响发展号角。抓好了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区三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水泥、电石、煤炭、金属镁、高岭土等建材和重化工企业,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以五大资源型产业为支持的优势特色体系。今年煤炭年开采能力将稳定在300万吨以上的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年均增长15%。

  农业富县,推进农村发展。按照“东薯西粮全县羊”的发展布局,重点支持马铃薯、特色小杂粮和肉羊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商品薯4亿公斤以上,并建成满足周边地区需求的种薯供应基地。大力推行肉羊标准化生产,肉羊存栏达到80万只,肉羊良种率达到80%以上,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建成自治区特色无公害小杂粮基地县。

  生态立县,再造秀美山川。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各级党政干部主抓的重要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员重视绿化、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氛围。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三横一纵”四条绿色屏障。目前全县林木保存面积达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全县境内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生态网络体系。

  民生稳县,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意识,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增收与经济发展同步,在居民收入、社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土地、环保、矿产资源、科技等方面切实落实好改善民生的具体意见,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旅游兴县,构筑休闲胜地。按照建设“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科学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打造老牛湾黄河峡谷、乌兰牧伦草原文化城、老牛坡红色旅游区、口子上明长城和石峡口生态旅游等景区,将清水河县建成呼市地区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度假旅游目的地,让游人在这里感受“采菊乐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

  文明美县,净化精神家园。在推进城镇文明进程中,启动实施了“十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每月开展一场全县大型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形成政企齐抓共管,社区单位联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氛围。每年利用春秋两季组织20个行政村开展“村庄整治”大会战,开展以“文明户”、“文明之星”和“十佳文明之星”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今年全县共评出各类文明户1983户,文明之星136人。(清水河县创先办)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