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扎兰屯市把拓展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载体,着力将其打造成方针政策的“直通车”、民主决策的“议事堂”、提升技能的“充电器”、为民服务的“新窗口”和社情民意的“收集点”,走出了一条拓展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的新路子。
方针政策的“直通车”。通过采取安装电子显示屏、设立党务、居务公开栏和编印党报小刊等形式,及时将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安民、惠民政策进行公开,使居民群众能够更及时了解到市委的最新方针政策,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兴华街道青松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定期向居民群众进行党务、居务公开,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向阳街道东方红社区通过编制党报小刊的形式,为居民群众及时提供中央的最新动态和市委的安民惠民政策,赢得党员干部的好评。
民主决策的“议事堂”。通过设立“民情恳谈室”、开通“民情热线”和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对社区低保户评定、集体征迁、活动载体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推进居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居民研究决策的“议事堂”。正阳街道沿河社区充分借鉴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社区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重大矛盾纠纷调处等重大事项列入公开范畴,由党员和群众对本社区重大事项进行民主科学决策,充分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增强了社区党组织议事、决策的透明度。
技能提升的“充电器”。通过开放党员活动室、社区会议室和远程教育平台等,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居民群众致富技能。向阳街道纸浆社区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内容丰富、涵盖各种实用技术的优势,通过采取“菜单式”播放形式,组织居民群众学习美容美发、面点烹饪、保健按摩、果蔬种植、汽车维修等技术。目前,全市已组织播放此类节目300余次,一大批社区居民通过收看学习节目掌握了1—2门技术,掀起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新热潮。
为民服务的“新窗口”。将市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向社区延伸,在全市23个城市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兴华街道青松社区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居民群众承办户籍管理、社会调解、民政优抚、劳务输出、计划生育、合作医疗等服务,真正做到了变“群众跑腿”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变“多次办理”为“一次办结”。“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以来,全市共受理承办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400余件,解决回复1350余件;提供科技、文化、就业、致富等信息310余条,充分发挥了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为民服务的新窗口作用。
社情民意的“收集点”。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经常开放,人群相对集中的优势,在各社区设立了群众接待室和征求意见箱,定期搜集整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形成知民情、解民忧的工作机制,密切干群关系。繁荣街道胜利社区在各居民区设立征求意见箱,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各类动态,疏导不良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高台子街道建设社区通过设立群众接待室,及时了解到辖区巷道雨天泥泞难行的实际,通过积极与辖区单位协调,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王晶 李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