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九原区“1+1+1”服务模式促基层党组织创先进
内蒙古新闻网  11-10-18 16:21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九原区把统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与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试行“聚合式支部+网络化平台+组团式服务”的嘎查村(社区)服务模式,加快了嘎查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方式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聚合式支部促农牧民增收。进一步明确以强化服务功能为核心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整合组织资源和嘎查村(社区)资源的功能优势,以服务促发展、聚人心、保稳定。政治上,通过落实党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程序,积极推行民主恳谈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支部对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形成党员民主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思想上,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帮助嘎查村居民依法维权,虚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组织上,以嘎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嘎查村(社区)支部书记,向嘎查村社区组织推荐党员、干部,把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优秀分子、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引进在外创业能人,帮助率先致富的党员群众建立产业基地、组建专业协会、创办经济实体,充分凝聚和合理使用嘎查村(社区)各方面优秀人才,使党组织融入到各种社会经济组织,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2010年哈业胡同镇党员李旺荣在村支部的支持下办起了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香瓜、西瓜、番茄,合作社成立首年订单番茄种植面积就达到5600亩,带动了周围300余农户增收。

  网络化平台促为民服务增效。以麻池镇为试点,利用现有的嘎查村(社区)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惠民一点通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各部门、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网络和信息等资源,积极融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等涉农应用系统,打造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主体,集农村村务管理、信息服务、视频互动、民情沟通、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四通”(农业管理一线通;信息服务一站通;专家服务一问通;科技培训一点通)新模式,整合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信息资源,综合智能终端、电话、电视、短信、网站等多种农牧民易用的方式方法,在固定场所由专门人员操作易于使用的终端,为农牧民提供具有权威性、时效性、本地化等特点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面向农村牧区农牧民的为农服务终端的大面积覆盖和后台服务支撑体系的全面整合,有效地解决城乡统筹中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农牧民只要在信息终端上点击几下,相关各项规划、政务村务、补贴政策以及监督投诉的方式,都一目了然。信息终端同时还提供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物流金融保险、新闻时事热点、气象信息查询等生活方面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另外,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还可以实现党员视频会议、党员活动交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远程视频咨询及科技课件、读物点播等。下一步,我区将以点带面在全区其他苏木镇(街道)进行推广运行,实现嘎查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功能和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

  组团式服务促党员作用发挥。围绕全区在各苏木镇(街道)的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由发改局、招商局、建设局等职能部门的干部组成重点工作服务队,采取驻村蹲点的方式,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在苏木镇、街道设立一个中心服务圈,以司法所、计生办、农业服务中心、卫生院、电力站、派出所、城管等职能单位负责人为组成成员组成专业服务团,变原来分散单一的服务为专业职能部门的组团服务;以嘎查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立由村(居)干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小队,每个小队由1名村干部为队长,2至3名党员中心户为成员,联系带动7名左右的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开展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纠纷调解、环境保护、文体活动等志愿互助性服务,延伸服务触角。目前,九原区已组建服务团队16个,加入服务团队的党员干部达到130多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或调解矛盾70多起,为基层群众代理服务事项500余件。(付鑫)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