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 > 五年巨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回顾
内蒙古新闻网  11-11-01 10:51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有利时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克服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十一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05.0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40.25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1位前移至第15位。预计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029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5897美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0位前移至第7位。预计2010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接近7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277.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50.86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0位前移至第13位。“十一五”前4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8.3%,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也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以上。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15.1:45.4:39.5调整为2009年的9.5:52.5:38.0。我区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展新阶段。

  (二)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构成由2005年的48.3:4.1:45.4:0.7:1.5调整为2009年的46.6:5:45.9:0.8:1.7。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981.7万吨,比2005年增加319.5万吨,已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175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区肉类产量达到234.06万吨,牛奶产量达到903.1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4.15万吨和212.04万吨,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农牧业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一五”时期,全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着力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大力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一五”前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区涌现出了伊利、蒙牛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30多项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的工艺和设备。内蒙古有7户企业列入全国500强。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驶入快车道。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696.65亿元,年均增长15.7%。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7.3%提高到2009年的21.7%。围绕自治区工业化发展,先后建设了一批大型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从而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内需外需大拉动,经济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十一五”前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4%,累计完成20950.9亿元。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的基础上,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以生态、水利、电力、交通及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十一五”前4年,全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7.1%,累计完成投资1069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用于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51亿元,年均增长41.4%;用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累计完成投资2306.73亿元,年均增长24%。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使我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日趋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头与动力。全区城乡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由2005年的908.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54.68亿元,年均增长21.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由2005年的44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00.63亿元,年均增长19%。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由温饱型转变为享乐型和发展型消费,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358.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55.31亿元,年均增长20.4%。

  (四)对内对外大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十一五”以来,全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危机为机遇,在努力应对国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同时,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全区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51.62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9.3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20.6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5.8亿美元。全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5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1.8亿美元,4年累计达103.92亿美元。年末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达到3675户,比2005年增加2761户。摩托罗拉、百事可乐、奔驰、沃尔玛、麦当劳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我区,外资银行也开始涉足。

  (五)城乡区域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构筑新格局

  我区东部和西部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带动和辐射逐步增强,正逐步形成与周边省区市、腹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9年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7个盟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的6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81.62亿元,占全区的5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97.76亿元,占全区的65%。东部5盟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的3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9.19亿元,占全区的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06.1亿元,占全区的31.9%。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我区80个旗县及县级市生产总值达到4864.14亿元,占全区的50%。在2009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我区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2009年末,全区城镇人口1293.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53.4%,比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六)社会事业大发展,和谐内蒙古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生工程见成效,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由2005年的339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1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292万人增加到805万人。全区有87.47万城镇居民和121.08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十一五”前4年,城镇新增就业89.2万人。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环境治理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目前全区92.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或者较好,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普遍增加。“十一五”前4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83%,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3.5%。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9年末,全区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由2005年的96人增加到2009年的146人,其中少数民族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由2005年的122人增加到2009年的186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09年,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75%和93.53%,分别比2005年提高5.1和3.4个百分点。全区每万人拥有病床床位36.05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2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7张和1人。全区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15985元增加到2009年的30699元,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5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2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49元,年均实际增长1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989元增加到2009年的4938元,年均实际增长10.1%。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第14位和第17位,前移到2009年的第9位和第15位。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家用轿车、信息通信产品、住房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综上所述,“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注意到,尽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把我区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审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深化,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够协调,地区发展也不够平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农牧民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生活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民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区属于全国单位GDP能耗比较高的几个省区之一,节能降耗压力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胡敏谦 )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