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现有68个嘎查村,农业人口8.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5.5%,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乌兰浩特市尤为重要。为使创建示范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开展,市纪委成立了由本部门牵头,组织部、农牧业局、民政局等部门和相关镇村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镇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慎重确定示范点。在创建初期培育出的以“三资管理”、“契约化管理”、“村民直评村官”和“民主决策五步法”为特色的示范点的带动下,目前创建经验已在全市68个嘎查村推广。
“三资管理”扩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说起“三资管理”和“双签双审一报告”,义勒力特镇的领导和群众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有口皆碑。“三资”包括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的财务监管制度是指,在农村成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委托代理服务,通过资金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进一步明确“三资”底数。涉及到大额度资金支出、资产变更、折旧、出租等事项,均用该制度固定下来,再履行“双签双审一报告”程序。“双签双审一报告”制度是指村里发生经济活动时,首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然后由嘎查书记、村长同时签字形成资产申请报告,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中心按照嘎查资金运行情况审批、再由镇级分管领导审核方可使用资金。
义勒力特镇经营管理站站长王永祥激动地说:“这种做法,提升了我们财务管理水平,扩大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百姓非常欢迎”。
“契约化管理模式”实现农村事务规范化、简单化、协约化
走进乌兰哈达镇的各个嘎查村,这里的农民朋友正在切身感受着“契约化管理模式”带给他们的便利。“契约化管理”,就是把决策后的村级事项和经过村委会调解达成协议的各项纠纷,按照契约的形式,落在纸上,明确村各方的权力、责任和承诺的义务,涉及的各方在契约上签字画押,防止日后反悔。由于契约的形成,坚持了合法性和民主性的原则,契约涉及的事项范围、权力、义务和形式,也均由村级组织和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体现了群众意愿,实现了农村事务的规范化、简单化和责任义务的协约化,因此,契约的效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维护。这个管理办法的实施,很快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好评,并迅速在全市各嘎查村得到推广。
义勒力特镇胜利嘎查村民叶金勇告诉我们:“对村里的大事小情用契约来管理,我们老百姓都觉得太好了!以前有些也是签合同的,但签合同的都是些大事,和我们老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小事,比如说争田占地、家庭不和、子女不孝等等,村两委一般的时候是用口头承诺的,有了现在的契约化管理,既约束的村两委,同时也约束了我们村民,将以前的红口白牙变成了白纸黑字,给我们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村民直评村官”实现领导干部听民情、知民意、解民忧
民声,是民情、民意、民忧的表露,认真倾听民声,疏通民主渠道,才能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各项工作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为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市纪委从全市各镇(涉农办事处)中各选出一个嘎查村为试点,试行了“村民直评村官”监督模式。将村官的业绩评价权交给群众,让群众直接评价。这种模式就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全体村民会议上向全体村民述职述廉,之后,由村民就关心的事项向村干部提出质询,由村干部当场解答。最后,由村民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综合测评,用“村民直评”的模式监督村干部。“村民直评村官”活动,于2010年在全市68个嘎查村进行推广,两年的“直评”中,嘎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测评满意率均达到了80%以上。郊办事处永联嘎查村民田孝峰说:“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好的,对我们村民来说给村民对村官评价有一个权力和自由,老百姓可以让好的村官继续领导老百姓,发家致富”。
“民主决策五步法”提升村级事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民主决策五步法”是这次创建活动中的又一重要举措,具体实施办法是,由党支部提出申请、两委商定、党员代表审议、村民代表表决通过、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和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五步法的试行,让联军村村级事务的决策实现了从“村长一人拍板”到“村民集体当家”的转变。城郊办事处联军村在涉及1、2、3组村民修建村屯小水泥路时,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部分群众召开“民主恳谈”会,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认真细致的研究,最终决定投资145万元,铺设了从省际通道经由联军村1、2组至3组,长度为3.7公里的高标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拥护与赞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010年,太本站办事处新华村文明街道建设事宜也通过这个办法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如今,纵横贯穿在曙光村里的文明街道正在为那里的村民提供着交通的便利和畅通。
太本站办事处新华村党员陈贵山说:“过去的村里大事小情就是两班子做的决定,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呢,村里的不管大事小情必须得通过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老百姓说,现在的班子我们服”。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在廉政清风的吹拂下,乌兰浩特市各个嘎查村正在逐步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如今,放眼望去,无论是农家小院还是田间地头,处处都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生机。(秦晓红 王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