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正镶白旗:树高标杆争先进 为民服务创一流
内蒙古新闻网  11-11-01 16:00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紧紧围绕“树标杆、激动力、强服务”目标,全面开展“对标创标”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照标准争先进、瞄准一流创标杆,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坚持科学化定标,亮出为民服务先锋形象。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重点,结合全旗干部“下基层、察民情、办实事”活动,组织全旗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分析讨论、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我为基层服务献一计”、“解放思想大家谈”等学习讨论活动,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结合全旗“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明确选定“参照系”,集中选树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服务标杆,使每个党组织和党员都有赶超目标,都有可学可比对象。同时,深入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活动,组织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围绕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开展便民服务等内容作出公开承诺、亮出承诺事项。目前,全旗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共作出承诺事项2600多件,兑现2432件,创建党员示范窗口和党员先锋岗40多个。

  坚持立体化对标,找准为民服务整改方向。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要求全旗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党员对照先进服务标准,开展“问差距在哪里、问根源在哪里、问路径在哪里”的“三问”活动,认真查找“短板”和“软肋”,明确整改方向,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填写服务评价表、跟踪回访等形式,及时梳理汇总群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如旗医院在开展“对标三问”活动中,以“优质、高效、低耗、费用合理”为管理模式,将门诊作息时间调整为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并实行每周5天半工作制(即周六上午正常上班),在保证所有专科门诊正常开放的同时,认真安排落实门诊体检、合作医疗、刷卡收费等具体服务事宜,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每床日费用,并推出电话、现场、预约挂号服务,合理分流门诊病人,有效缩短了病人候诊时间。旗电力公司结合“蒙电杯”规范化服务竞赛活动,把无电地区通电工程作为“争先进、创一流”主抓手,通过实施通电工程建设与农网改造工程,实现了行政嘎查村村村通电,有力保障了电力供应,农牧区居民电价由原来的0.68元/千瓦时降低到0.549元/千瓦时,实现了同网同价,每年为农牧民减轻负担近130万元。

  坚持效率化创标,打造为民服务优质品牌。把比学习、比作风、比形象、比服务“四比”作为深化全旗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看齐标杆,广泛开展“岗位竞赛”、“技能比武”以及评选“服务标兵”等活动,在比学赶超中创标争先。活动开展以来,全旗先后涌现出了人民满意党组织乌宁巴图派出所、优秀征收能手娜仁图雅、优秀医生贺希格玛等一大批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和服务标兵。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联动联办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对进驻旗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39个窗口单位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实行“六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事结果、收费标准和依据公开),并在审批服务中心大厅安装政务触摸屏,将窗口单位办事流程输入屏幕,群众只需通过屏幕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找到相应部门,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在苏木镇和嘎查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生、民政、林水、农牧等事项和便民服务内容纳入中心,安排专人受理。目前,4个苏木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2个嘎查村代办点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1200多件。

  坚持常态化评标,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对全旗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自评互评、群众评议,按照超标、达标、未达标三个等级提出的指标、要求、成效等组织干部职工、服务对象进行评议点评,及时总结成绩、树立典型、指出不足,确保点评评议的实效性和导向性。同时,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高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的整体水平。今年以来,全旗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共召开行风评议和民主恳谈会30多场次,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6000多份,征集各类意见建议280多件,出台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措施195条,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27项。(杨凌云)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