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兴安盟布敦化牧场,从职工群众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从关乎千家万户的住房、看病、上学、养老等切身利益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职工群众脸上漾起的欢颜,你能明显地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布敦化牧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奉献给百姓的“民生大礼包”一年比一年厚重,一年比一年精彩。职工全员参加社保、中低产田改造、文化广场的兴建、自来水、卫生厕所、沼气、扶贫羊发放、危草房改造等等惠民工程各项民生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数字无声,却传递出一个响亮的声音: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在布敦化牧场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夯实基础帮民富
“咱们兴安农垦人,就得走现代化农业这条路,靠天吃饭?那是10多年以前的事了!”三队职工赵海林说。作为盟级青年科技示范户,全场种粮大户的他,拥有福田802轮式拖拉机,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10多万元的家庭轿车等固定资产近百万。今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秋吊”等自然灾害,但由于坚持科学种、管、收,他种植的180亩水稻和50亩玉米仍然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10万公斤,纯收入近20万元。
近年来,布敦化牧场加大了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投资1500多万元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使昔日荒废的土地摇身变成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地下管道、电灌及河流灌,桥涵闸配套的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田。开发后人均拥有旱涝保收田8亩,全场每年新增农业产值1000万元以上,项目区人均收入由开发前650元提高到2010年的5800元,增长了近9倍,被百姓誉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增产致富的希望之路”。
2008年开始,布敦化牧场充分利用位居城郊的优势和解决城镇居民“菜篮子”入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走出去考察,牧场按照“围城沿路,靠近村屯,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一次性投资500多万元,建了“43型”温室大棚50栋。今年,又为每个温室大棚配套兴建了一个冷棚,达到年产10万公斤反季节蔬菜的能力,为城镇居民和牧场职工供应无公害蔬菜,既解决了居民菜篮子问题,又为低收入职工每年增加了100多万元的收入,为“共富行动”增添了亮丽的一笔。“牧场为我们这些低收入职工建了温室大棚,简直就是给了我们一棵摇钱树,两年内我们就可以脱贫了!”大棚户代布赫在自家的棚里对记者说。
千方百计解民忧
前几年,只有70年代建的几间破旧瓦房,几台不新不旧的设备,医护人员平均年龄40岁以上的牧场医院,却承担着全场6000多人口的日常医疗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职工群众的医疗需要。
“保证百姓健康需要是硬指标,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百姓生活得更好!”场长董根锁在年初的职代会上郑重的说。于是,上级投资和自筹资金共53万元的中心医院建起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购进来了,为了让医院工作有新的起色,党委决定选择了有业务能力的2名年轻人充实到院班子里,使医院朝气蓬勃。与此同时,针对偏远山区连队医疗机构“断档”的实际,今年春季,场里开始加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投资4万多元为八一分场和哈日努拉分场等6个偏远连队建了卫生室,并配备了具有从业资格证的乡村医生专职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得到职工群众的高度赞扬。山区的职工群众逢人就说,现在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打个点滴不用愁了,在家等着一个电话医生就为我们服务了,场党委兴建基层卫生室真是为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啊。
借助“巴—开”(巴彦胡硕—开鲁)公路的建设,布敦化牧场中心主街道柏油路加宽工程按部就班地高标准完成,笔直的道路开阔平坦,可是,一到夜晚,只有行驶的各种车辆和居民住宅的灯光交替,没有一点生机,过往群众夜行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场里多方筹措资金近60万元安装了118基路灯的亮化工程,使牧场的夜空五彩斑斓,为职工群众的“夜生活”提供了方便。
为了使牧场退离休干部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年,布敦化牧场修建了占地400多平米的高标准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内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室、阅览室、棋牌室等。活动中心北侧兴建了10000多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照,宽阔的文化广场上人潮涌动,异常热闹。在有力的锣鼓声、悠扬的马头琴声中,中老年人身着彩服欢快歌舞,使牧场男女老少感受到牧场发展的成果。
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行。一件件民生之事,考验攻坚克难之决心;一个个民生工程,书写迎难而上之情怀。如今,布敦化牧场的干部职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行走在笔直宽阔的马路上,茶余饭后,职工群众在多功能活动中心开心地歌舞,孩子们在文化广场开心地嬉戏,老年人在宽阔的马路上悠然自得的散步,更多的年轻人居住在城镇、开着私家车去耕种,这一幅幅人间美景与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布敦化牧场职工群众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