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 > 五年巨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大青山”到“红塔山”
内蒙古新闻网  11-11-03 11:11 【字体: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5年前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莫旗卧罗河办事处龙河村农民戚英明,这几年可是翻了身。9月28日,记者再次来到他家时看到,当年那低矮的茅草屋不见了,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彩钢房展现在眼前,刚刚收获的180多袋大豆堆放在院子里。老戚满脸笑容,递上的“红塔山”香烟足见这位当年抽每包1.5元“大青山”香烟都接不上流的日子真的变了。

  日子好过了,人的精神头也上来了,见到记者老戚打开了话匣子。

  2006年一家4口人的戚英明,经营150亩土地,由于管理粗放,一家人劳作一年,去掉国家征收的农业税和村、乡提留的管理费后,自己的收入已是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只能抽价格便宜的“大青山”,好年头两个孩子能换上一套新衣服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用老戚的话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被人们视为皇粮国税的农业税被取消了不算,紧接着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新农合等十几项优惠政策连连出台,科技特派员来指导我们种地,优势重点项目在村里推广了!2007年,老戚家的土地种上了旗政府推广的高油大豆,一下子收入就比过去增加了一万多元,他家的小日子也一天天地抬起头来,先后买来配套农机具,盖起了新房。

  日子舒心了,老戚这烟的档次也长了,从“大青山”换上每包7元的“红塔山”。

  老戚说:“当年我来这里从尼尔基镇走了3天才到,后来乡里通了客车进城也得一天时间。现在用不上两个小时,出门上车,下车进城。过去一年要在农田里干半年农活,现在只要40天。”

  记者看到这几年的龙河村路变好了,电话安上了,电脑用上了,有线电视看上了,吃上了自来水,图书室、卫生室、幼儿园、广场全都有了。

  好客的老戚在村里饭店安排我们一行吃了一顿纯绿色的晚餐,小笨鸡,咸鸭蛋,河里新捞的小鱼,过去一直喝散白酒的老戚今天喝上了纯生啤酒。喝高兴了的老戚还给大家唱起了老歌《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他那高八度的嗓门让歌声回响在山村的夜空。(记者 蒋希武 王立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