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科左后旗政法系统以增加人民群众和谐、公平、满意、幸福和民心指数为标准,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群众满意。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和谐指数”。一是开展严打整治行动。继续抓好凶杀、伤害、抢劫等大要案侦破工作,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群众安全的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盗窃电动车和流窜作案、团伙作案等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开展了“打黑恶反盗抢”专项行动,破获侵财性刑事案件145起,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2个。二是抓好重点区域治理。旗综治委召开综合整治工作调度会,对各苏木镇场道路交通秩序、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三是开展社会治安巡控工作。在做好重点部位、主要道路巡逻的同时,加大对背街小巷、偏远村庄的治安巡逻力度,增强群众“和谐指数”。四是开展政法工作进社区活动。把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推动检察、审判、调解等政法资源向社区倾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公正廉洁执法,提高“公平指数”。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组织干警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入开展“三个想一想”大讨论,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自觉做到公正廉洁执法。二是组织专题调研。开展“群众对政法部门不满意问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排查梳理出公正执法、办案效率、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16个问题,立卷建档,限期整改。三是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政法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了13条整改措施,按照“四个一律”的规定及从严治警的各项纪律要求,结合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以公正廉洁执法为主题,对查找出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落实。四是坚持“阳光执法”。保障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组织案件评查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错案、瑕疵案,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增强群众的“公平指数”。
真诚服务群众,提高“满意指数”。一是开展群众观点教育。教育干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尊重、保障人权观念,把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内化于心、践之于行,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对办事群众热情接待,主动服务,做到有迎声、有答声、有送声。三是虚心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公开投诉电话、网上评警和开展巡回督查等方式,掌握干警服务态度是否端正,对投诉集中的人员坚决调离现工作岗位。四是完善执法方式。积极推进审批权下放、立案平台前移,做到“零距离”服务群众。注重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调解、疏导等方法,把法律的刚性与执法的柔性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工作实效性,让人民群众真心体会到政法干警的真诚,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
回应群众诉求,提高“幸福指数”。一是建立舆情民意汇集分析解决机制。加强对涉稳信息、社情民意的搜集,利用民情巡防员、行风热线、部门服务热线等平台,积极搭建QQ警务平台、警务微博、短信走访等新的网络平台,加强与群众交流,方便群众诉求。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使27起群体上访、6起征地拆迁等突出敏感问题得到及时化解。二是搭建服务群众平台。法院系统推行了“人民法庭服务窗口”、“假日法庭”,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检察系统设立“民生服务热线”,24小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控申部门实行“九字工作法”,将服务群众措施落到实处。公安系统大力实施“六小警务”,推广调处矛盾纠纷“五心”工作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148”法律服务热线等便民利民措施,真心服务群众。
办好惠民实事,提高“民心指数”。一是深化“两个联系”活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基层调研、联系点、公开接访等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既经常参加联系点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又从联系点选择联系对象,开展帮扶活动。党员干警、政法支部经常走访慰问帮扶对象,建立“民情日记”、“民情台账”,广泛联系帮扶群众。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政法系统为帮扶对象捐款捐物5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0余件,帮助解决难题46个,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8件,密切了警民关系。二是推广服务群众成功经验。先后总结推广了公安局“民情大走访”、法院“一卡、一本、一账”制度、检察干警进社区活动、司法局“知民心、慰民心、顺民心、赢民心”活动等经验做法,使服务群众工作更扎实,措施更到位,效果更实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赵瑞 方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