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荣旗:“三四五六”工程助科技特派员新农村腾飞
内蒙古新闻网  11-11-10 17:17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阿荣旗积极探索创新“三个加强、四个结合、五个创新、六种模式”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科技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双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增收。

  “三个加强”,确保工作“强”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等多种方式,解决实际困难,做好组织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科技特派员召开座谈会,交流心得,互通信息技术,并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学习培训、外出考察,以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制定了《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科技特派员考核办法》,实行“定驻点、定项目、定任务、定指标、定奖罚”和“年初查方案计划、日常查工作进展、年终查工作结果”相结合的“五定、三查”制度,旗委、政府每年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给予表彰奖励。

  “四个结合”,确保工作“合”出实效

  一是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全旗“乳肉米豆薯、鹅蚕瓜种果”十大富民产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落实,推动全旗的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与科技信息服务相结合。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12396科技服务热线”、政府信息服务网站、远程教育网络等信息平台,及时向农民传递科技信息,解决了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的问题,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信息发布站。三是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科技特派员在考核指标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利用各种方式将新技术、新成果直接融入到“三农”工作中,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特派员成为新技术的播种者。四是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班,带头引项目、建基地、搞示范、接龙头,与农民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五个创新”,确保工作“创”出成绩

  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的原则,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全旗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科技需求,在选人用人上,打破了地域、身份界限,使科技特派员有用武之地。二是创新金融跟进机制。出台了《阿荣旗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绿卡”暂行办法》,对科技特派员创业申请的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总额控制、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还随贷、利率优惠等政策。四年来,共为科技特派员贷款达400万元,有效解决了创业资金紧缺的问题。三是创新联挂帮扶制度。建立了旗级领导联系、旗直机关领导干部帮扶、乡镇领导干部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帮带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为开展创业行动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创新政策保障制度。旗财政每年列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初期的生活补助。保证对在职国家工作人员、乡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人员及乡土人士有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五是创新帮带活动机制。开展了“百千万”活动,即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帮带,用2-3年的时间,实现“驻百村、带千户、富万民”的目标。期间,每名特派员联系3户农户,为帮扶户解决技术、信息难题。

  “六种模式”,确保农民“磨”出财富

  一是基地示范模式。科技特派员发挥各自的业务专长,建立示范基地,再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逐渐向农户扩散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全旗这类共同体共有10个,实现经济效益达1650万元。二是技术入股模式。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广大农民协商合作,获得合法报酬,目前这种利益共同体有38个,产生经济效益240万元。三是返租倒包模式。科技特派员自己先承包土地或投资种植业、养殖业,然后返包给农民种养,给予农民一定的技术指导,从而收取农民一定的承包费。目前这种形式的共同体共有5个,产生经济效益25万元。四是组建协会模式。科技特派员以创办科技园区、示范点、企业为依托,成立产、供、销协会组织,广泛吸收相关农户为会员,带领农民走进流通领域。目前这种共同体有8个,参加协会的农户有2万余户。五是技物结合模式。科技特派员投资建立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无偿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目前这种共同体有13个。六是科技带动模式。科技特派员凭借自己的技术专长通过创办研究所培养技术服务“二传手”、进行技术承包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邹德生 周亚夫 高健)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