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针对相对后进嘎查村班子软弱涣散、民主管理混乱、活动场所空白、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等六种类型,坚持因村施策,实现了后进村到“后劲村”的华丽转身。
整顿班子,转化作风,风清气正促和谐。对相对后进嘎查村“两委”班子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对班子不健全的,选优配齐班子;对班子成员不团结的,通过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思想沟通,化解矛盾;对个别工作不力、群众威信不高的进行了果断调整,把一批“肯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嘎查村干部,增强了嘎查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土城子镇采取“摸清三个底”、“走访三类人”、“谈好三次话”的方式,完成了原瓦房村和原小伙村合并工作,调整支部书记1名,使村级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正常化的轨道。
整顿制度,转化矛盾,民主管理促规范。全面实施“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在保障决策权上,实行“四会议事”制度,通过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嘎查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进行决策;在落实执行权上,引进“契约化”管理模式,解决嘎查村级事务执行难的问题;在完善监督权上,引进现代企业化监督模式,成立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确保嘎查村务阳光透明。巴彦查干苏木针对吉日嘎查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成立由旗纪检委、旗牧经站和苏木牧经站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帐务进行认真清理,及时向群众公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提升了嘎查干部的公信度。
整顿阵地,转化设施,增添动力促创业。采取从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旗财政补一点、苏木乡镇财政挤一点、包村部门帮扶一点、嘎查村自筹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资金,并按照“八有”的标准完善了活动场所功能。年初以来,共投入阵地建设资金272万元,新建、改扩建活动场所1200多平米,解决了大营子村、广华村、天宝同村等活动场所空白和危旧狭小问题,激发了嘎查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整顿经济,转化思路,多方联动促发展。旗委对128个旗直部门包村工作进行调整,由两个以上有实力的旗直机关联系帮扶一个相对后进嘎查村,重点发展嘎查村经济。一方面整合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项目等资源,注入外力,推动后进嘎查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致富路子,注重由救助式帮扶向开发式帮扶转变,找准后进嘎查村的发展优势,选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定切合实际的兴村富民发展规划。达日罕乌拉苏木多若诺日嘎查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制定了围绕应昌路遗址发展特色民俗旅游的规划,申请了民俗特色旅游村寨建设项目,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红山子乡天太永村确定了“发展生态旅游畜牧业、打造风光摄影村”的发展思路,实行项目资金打捆使用,积极打造蛤蟆坝、德勒沁两个风光摄影村民组。土城子镇瓦房村争取投资52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打井10眼,铺设低压管道5780米,打造了7500亩草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各帮扶单位共落实惠民项目6大类25项,投入资金232万元。
整顿焦点,转化风气,凝心聚力促稳定。通过召开嘎查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分析解决机制。对影响相对后进嘎查村发展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逐一梳理,实施重点突破,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注重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遗留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积极组织各具特色的文明评比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目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79件,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牧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整顿基础,转化条件,惠民项目促增收。针对后进嘎查村普遍存在农田草牧场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实际,重点将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生态建设等项目向相对后进嘎查村倾斜,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年初以来,先后实施了宇宙地镇大营子村1.3万亩膜下滴灌项目、红山子乡天太永村暖棚建设项目、巴彦查干苏木吉日嘎查自来水安装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致富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