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粮食归仓后,通辽市库伦旗上养畜牧嘎查59岁的农民布仁特古斯没有休息,11月28日,他带上干粮,和村民一起早早来到40多公里外的沙巴台流域治理项目区,开始挥汗修梯田。在库伦旗,今年有18万干部群众和布仁特古斯一样参加了义务治山治沟。类似的农田大会战已经持续了整整30年,从未间断,目前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面积综合治理360万亩,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30年间全旗森林覆盖率提升了18个百分点。
在沙巴台流域治理项目区记者看到,山坡上、沙地里,到处都是村民。“在山坡上挖坑,修上一道道梯田,雨下得再大也流不下山、冲不出沟,水不走、土不跑,就能长好庄稼。”布仁特古斯把铁锹往土里一插,站在刚修好的一段梯田埂旁说:“每年村里一招呼,大伙儿二话没有都上山来了,这是给我们自己干呀!只有治理好这山和沙地,我们的收成才能有保障。”
“今年秋季,全旗计划综合治理2.8万亩的水土流失地域,坡改梯和维修梯田2.4万亩、新修梯田0.4万亩,新修、维修作业路20公里,修筑沟头沟边埂16.7公里。”负责工程规划和施工指导的库伦旗水保站工程师李洪源介绍道。
千沟万壑的库伦旗是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在全旗707万亩的土地总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曾高达646万亩。为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条件,旗里每年秋收后,都会动员干部群众义务出工出劳、分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过去满山遍野都是‘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是常有的事。但我们旗现在粮食亩产平均超过了400公斤,这是多年坚持的小流域治理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扣河子镇石灰窑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仕玲说,“虽然国家已经取消了义务工,但每年政府一号召、村里一动员,干部群众还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义务治山治沟、造田修路种树的行动中,原因就是大家在持续的小流域治理生态建设中得到了实惠。”(记者 胡芳 通讯员 李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