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家住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村的李成俊一大早就来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一头扎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寻找着有关科学种养殖方面的书。秋闲下来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不断充电打气,期盼着来年庄稼地里多打点儿玉米棒子,羊圈里多出些羊羔,腰包鼓起来。
李成俊手捧着书,笑着说:“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民已经告别了原来那种‘春夏秋三季忙,冬天喝酒钱输光’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忙种田、忙充电,处处是新农村、新气象。”
记者随李成俊走进了他家院子。看着满院的玉米棒子,他笑得合不拢嘴:“近几年,村里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投入很大,虽然今年大旱,但各户的收入都还不错。我家种了25亩玉米,保守估算也能卖3万多元。”
说话间,在威尔浪服装加工厂打工的媳妇回来了。她打开沼气灶,一边烧水做饭,一边和我们唠起了家常:“现在,我们这儿的金山开发区,吸引了好多企业。以前农闲时常打麻将、扑克的小媳妇们可有正事儿干了。这不,我在威尔浪干活,每个月能领一千四五元的工资呢!”
在土左旗像李成俊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随着该旗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农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设施农业让农民尝到了旱涝保收的甜头,一排排的砖瓦房、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让腰包鼓起来的农民,享受到了富裕文明的新生活。(记者 李永桃 通讯员 马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