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突泉县把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召开会议、开展辅导,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为充分发挥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力军作用,突泉县围绕“幸福突泉”这一奋斗目标,在11月24日召开的有近600余人参加的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突出强调抓转制、强基础、创特色、建队伍四项举措,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群众性文化蓬勃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抓转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动力在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突泉县广泛征求意见,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对县乌兰牧骑采取划转的方式进行改革,确保改革不留“后遗症”。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解决好发展活力不足、服务效率不高、资源闲置浪费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文化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的水平。
强基础——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文化网络,增强机遇意识,尽快编制土改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农业观光景区等文化领域的相关规划和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草原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项目争取和建设,并推动这些公共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创特色——逐步培育经营性文化产业。近几年来,突泉县的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基础底蕴很不相称,文化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突泉独特的革命老区旗县等“红色”资源和明星湖、老头山等“绿色”优势,把“农村戏曲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特色之乡、民间绘画之乡、泥塑、剪纸之乡、民间戏曲之乡”等这些荣誉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产品,将这些产品变成效益,将文化产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创作更多无愧于突泉这块热土、无愧于突泉人民的优秀作品,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建队伍——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六中全会后,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突泉县着手制定专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切实加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乡镇文化干部的充实配备,重视业余文化队伍特别是民间文化艺术家和文化能人的培养,并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和空间。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把文化建设和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的比例,保证文化投入的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力争赢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内蒙古新闻网 安华祎 通讯员 冯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