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小皮件连着大民生
内蒙古新闻网  12-01-06 10:28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寒冬时节,滴水成冰,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玛泰手套有限公司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密密排列,妇女的说话声伴着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埋头做皮手套的魏云平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年龄均在30岁以上。

  近年来,集宁区以皮手套、皮拖鞋、皮包、皮带等为代表的小皮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人员就业再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集宁区小皮件加工户达300多户,相关从业人员有2万余人,2010年实现产值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魏云平是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人, 6年前随丈夫来到集宁区。没有一技之长的她看到加工皮手套只要会踩缝纫机就行,于是选择了做这一行,一直干到现在。“集宁区皮手套加工户多,找活儿容易,还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又是计件工资。中午、晚上我还能按时回家给上高中的儿子做饭。”说起这份工作她十分满足。

  由于集宁区小皮件的名气越来越大,产业工人多,吸引了益升皮具公司、米兰达服饰公司、玛泰手套有限公司等区外皮件生产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当地小皮件产业工人的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陈如玲几年前从集宁区一家企业下岗后就一直在小皮件行业干。她说,前几年加工一副皮手套手工费最多1.5元,现在加工一副皮手套手工费大约2.8——2﹒9元,熟练工一个月挣个一千五六百元不成问题,手脚麻利的挣得更多。2011年11月陈如玲挣了1800多元。

  据集宁区皮件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郑少慧介绍,集宁区委、政府十分重视皮件产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加紧建设一街(皮件一条街)、一城(集宁国际皮革城)、一园区(集宁皮件产业园区),进一步延伸皮件产业链条,推动皮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力争让这支主力军队伍更加庞大,惠及更多群众。(记者 戴宏)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