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回民区三顺店社区党支部围绕区委“3321”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建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有效抓手,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路径,以便民办事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一网三建”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初步确立。根据社区党员较多的特点,社区党支部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激发党组织活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主线,充分调动社区党支部、驻区单位党员积极性,大力推进“一网三建”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同驻区单位党组织成立非建制性党总支,使社区党建工作由“独舞”变“群舞”,形成了由“社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共建联系委员会—社区单位党组织—党员活动小组—党员志愿者队伍”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网络体系。在党员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认领党员先锋岗位、党员亮身份、发放党员社情卡、召开联席座谈会等形式,激发党员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和管理,帮助驻区单位党组织找准联席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非建制性党总支作用的发挥,驻区单位内蒙体育局为景观小区捐赠7万余元体育路径,内蒙监狱管理局为小区申请了300多万元的节能保温改造项目,解决了小区暖气不热的问题,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立了接访制度,谁接访谁负责落实,做到不推不靠不拒,给居民热情周到的服务。努力把公共服务站打造成便民窗口、示范窗口、形象窗口。制定了入户走访制度,做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服务到户,每位干部承包一片责任区,耐心听取每一个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记录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做到六清楚(低保困难户清楚、残疾人清楚、下岗职工清楚、空巢老人清楚、社区党员清楚、流动人口清楚)。制定了限期办理反馈制度和定期评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每半年向居民公布并征求意见,从制度上、思想上、行动上多方面转变了社区工作作风,提升服务居民的意识和质量。
三是“三位一体”的无物业小区管理模式见到实效。根据所辖小区多是无物业管理小区这一实际,逐步探索实行居民自治管理,发挥业主委员会中党员的作用,形成了业委会负责管钱,居委会负责管事,业主负责监督,共同管理小区的“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物业费每平米只有0.25元。管理中,居委会与业委会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服务账目定期公布,让居民花“明白钱”。“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的推行,较好地发挥了业主的自治作用,有效解决了物业公司遗留下的大量问题,实现了老旧小区的长效管理,激发小区业主积极参与小区建设,为其它无物业小区管理起到了典范作用。目前7个无物业小区全部自治管理,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09年三顺店社区居委会获得了呼和浩特市公益项目一等奖。
四是搭建平台,百花齐放,打造和谐文化社区。三顺店社区党支部着力搭建社区大舞台,通过“引进来,办起来,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让老百姓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不断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引进来”就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区委及各驻区单位人才资源所形成的讲师团,举办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科技文化、礼仪接待、安全常识、医学保健、家庭教育等丰富多彩专题讲座,满足广大居民多方位的需求。每年社区举办各类讲座累计达7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约2000余人次。2011年三顺店社区学习讲堂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讲堂。“办起来”就是社区有自己的文体队伍,有自己的主题活动,居民能有多种选择,能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社区组建了健身操、唱歌、书画、舞蹈、二人台、绢花制作六支群众性业余文化队伍,吸引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动起来”是指社区广场文化,社区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在社区广场已连续举办了6年大型群众消夏晚会。社区还举办文化节,开展书画展、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大型室外文化活动,形成以楼院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为框架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五是推进民族团结,维护地区和谐稳定。针对社区宗教场所多的特点,社区党组织以少数民族为工作重点,关心、支持、帮助他们的生活,每到回族的传统节日,都会开展慰问宣传活动。社区结合区委开展的“创先争优在基层,民族团结促发展”主题月活动,联合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和“党员一帮一”活动,搭起了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难、奉献爱心的桥梁。对困难居民,一方面把政府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做到应保尽保,对突发因素造成的贫困及时进行救助;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其它方式开展救助,比如为下岗职工建立“跟踪服务卡”,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及服务,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爱心出行卡”,为空巢老人建立“家庭提醒档案”等。社区干部广泛开展宣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活动,强化民族团结意识,做到各族居民平等互利,团结互助。讲解各民族文化礼仪风俗习惯,引导广大群众尊重少数民族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成立民族维稳调解小组,积极走访,了解少数民族的思想动态,畅通少数民族意愿表达渠道,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回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