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2年自治区两会  >  两会聚焦   
认真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 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我区文化强区建设融入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更加明确地强调,我们要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既要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让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集中力量把文化建设搞上去,让群众享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回顾去年,文化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文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都有新亮点,取得了新成绩。展望今年,文化系统认真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整体推进。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中)来我区调研,图为在内蒙古展览馆检查指导工作。

  自治区民族歌舞剧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参加文化部主办的“2011年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文化系列活动”,表演无伴奏合唱专场演出———《白云飘落的故乡》,被美国观众称为“完美的绝唱”。
 

  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式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五彩之光》,成为一大亮点
 

  开展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图为严查图书音像制品侵权盗版行为。

  自治区文化代表团出访欧洲4国,图为外国观众参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示。  

  “十二五”开局良好文化工作成绩斐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夯实基础、丰富社会活动方面有新推进。去年底,内蒙古演艺中心主体竣工,今年10月投人使用,乌力格尔艺术宫进行了维修扩建,这是自治区两大文化基础建设工程。文化厅对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社区和村文化室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群众需求,为下一步工作找准了方向。推广鄂尔多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验,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百团千场”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成为全国的品牌,去年全区三级艺术院团下基层演出6830多场,创历史新高。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内蒙古博物院在率先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开展了“博苑讲坛”、“欢乐大课堂”、“流动博物馆”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艺术创作生产在打造重点剧目、拓展演出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果。《鄂尔多斯婚礼》成为优秀保留剧目;《花落花开》和《拓跋鲜卑》人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在第八届中国“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中,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的群舞《盅·碗·筷》获得群舞组作品金奖。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创作参演的歌舞《吉祥颂》获得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特等奖。同时,积极拓展演出市场。文化厅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合作经营管理内蒙古乌兰恰特。去年演出95场,接待观众达8万余人,平均上座率65%,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区还推荐了13台优秀剧(节)目将在保利院线演出。

  文化遗产保护在推动元上都申遗、非遗传承展示方面有新突破。元上都遗址申遗的几大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去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现场考察元上都遗址,对元上都申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元上都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区文物普查的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我区致函表示祝贺。长城资源调查也受到了国家文物局长城项目办的好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有新的突破。去年,我区有14个项目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自治区政府公布了第三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项目。大力推进12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6个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保护实验基地建设。加强了非遗展示展演,在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式晚会推出了《五彩之光》非遗展演,成为一大亮点。

  文化产业在推动政银合作、发展新兴业态方面再上新台阶。文化厅与10家银行签订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工作顺利推进,已有阿拉善盟定远营旅游开发等项目获得银行贷款9.3亿元。与此同时,又向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推荐了16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东联影视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动漫企业通过了国家动漫企业认定,11家动漫企业的22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动漫精品工程,6家动漫企业的7个奖项正在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主题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中。

  文化市场管理在加强专项整治、开展综合执法方面取得新成绩。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全区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和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各类演出活动,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对网吧、演出、电子游戏等整治重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重新审核登记了全区3096家网吧和1243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启动了网吧连锁企业认定工作,已认定区内网吧连锁公司4家。一年来,全区共驱除不健康演出团体12个,集中办理了3起网络文化市场违法违规案件。出动执法人员57万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41万家(次),责令整改1.2万家,办结案件1570件,责令停业整顿1346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5家。

  对外文化交流在活动规模、交流范围方面有新拓展。一是由文化部、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艺海流金———草原文化之旅”活动,130余名港澳嘉宾参加,是近年来文化厅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二是由文化厅组织的自治区文化代表团,先后赴马耳他、白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4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在马耳他举办了内蒙古文化周,进行演出展览7场,观众总数达6000多人,宣传了中国、宣传了内蒙古,为自治区与4国在经济、贸易、教育等各领域的深人交往与合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文化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迈出新步伐。文化厅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面推进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重新制定了《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组建方案》。区直6个艺术院团已基本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首次聘用工作。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推进。12个盟市全部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75个旗县(市区)组建了综合执法大队。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公共文化服务、艺术创作表演、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班,提高了专业人员素质。

  “十二五”文化发展总体思路和重大任务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依靠两大动力,一是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文化创新,就是推动艺术院团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全面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实现三个加快和两个加强,主要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强优秀文艺产品的生产和引导,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建设各民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5项重大任务: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制定了“3211”计划,盟市“三馆”(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旗县“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建设和内容建设,着手建设村嘎查(城市社区)文化室,基本实现盟市三馆,旗县两馆,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艺术创作生产方面,要实施“保三争二”计划,“保三”是力争每年打造3台以上优秀剧(节)目,5年推出、推荐15台优秀剧(节)目,“争二”是力争推选2台人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舞台艺术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要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位居前列。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要确保元上都申遗成功,辽代大遗址群、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典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打造20处考古遗址公园,各级博物馆达到130座,建立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再命名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得到抢救和保护。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力争使3—5个文化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人民族地区先进行列,建成20个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推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全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五是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依托我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打造知名品牌。争取参加国家文化部组织的国家品牌活动,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增强草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李中锋]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