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局面,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富民优先工作导向,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确定这样的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与“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总的原则是发挥优势、稳中求快、转型升级。一是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今年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突出强调稳增长并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从我区的情况看,虽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但支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很多。我们必须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坚定的信心和进取的精神,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同时,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放松,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消耗降低、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上,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并重。深入贯彻落实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继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聚内力与借外力结合。用足用好各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把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把互利共赢的各项合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努力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已经和正在形成的发展能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自主增长活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认真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支持力度大、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要把《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做好对口衔接,争取国家相关部委都能够出台具体支持意见,进一步扩大政策的支持效应。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分解目标责任,搞好督促检查,使《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等国家投资重点领域,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化金融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投资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及时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为民间资本服务的平台,扩大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和投资规模。严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高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做好战略创新产业基金募资和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力争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3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40亿美元。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和流通领域投资力度。继续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加强项目培育和储备,抓好冶金、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争取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风电装机3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0万千瓦,力争完成工业投资6000亿元左右。加快大型批发市场、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带动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开工建设重点铁路项目16个,新开工里程1440公里。推进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加快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铁路改造步伐,开展呼包鄂动车组前期工作和通辽至北京铁路扩能改造工作,争取完成铁路投资330亿元。继续抓好出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260公里以上。加快旗县通一级公路建设步伐,科学规划并加快通嘎查村公路建设,全年新增700个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加快干线路网、口岸公路改造,力争完成公路投资500亿元以上。抓好民航机场建设,优化机场布局,开工建设霍林郭勒机场和阿拉善通勤机场。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新开工500千伏线路4000公里以上,争取开工建设锡盟至南京特高压送电通道,推进蒙西至长沙特高压通道前期工作。完成长呼原油管道、呼包鄂成品油管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得根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合理调整用水结构,着力解决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建设领域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力争完成全社会投资4000亿元。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把土地、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关和审核关,全面加强监管和督查,完善工程检查、验收机制。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巩固扩展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大力促进教育、文化消费。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全面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继续推行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认真落实稳控物价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二)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适度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如期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任务,淘汰关闭年生产规模45万吨以下的矿井,探索建立产运销平衡调控机制。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争取启动锡林郭勒、上海庙等重大能源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资源深加工水平,深入实施新型煤化工五大国家示范工程。加强稀土钢、铝后加工、工程塑料和甲醇延伸加工,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延伸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巩固和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落实自治区支持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鼓励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及配套政策。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围绕7大领域、31个行业和60个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非资源型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云计算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移动等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落地建设。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围绕产业基地、中心城市、商贸聚集地、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提高商贸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法人银行加快发展,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个体规模和覆盖范围。提升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抓好国内市场促销和境外市场开拓。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引导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重点项目搞协作,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信贷政策,积极拓展创业板上市、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技术标准制定和科技名牌培育三大战略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调结构、转方式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认真落实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三农三牧”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
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增粮”行动纳入“四个千万亩”工程中,作为发展节水农业的示范先导工程来抓,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整合农牧业领域节水资金,集中力量抓好节水农业这件大事。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落实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示范等任务,集中力量打造东部嫩江、西辽河流域和西部黄河流域两大粮食核心
产区,粮食总产稳定在460亿斤左右。启动第二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坚持走建设型畜牧业的路子,进一步加强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苜蓿种植推广为重点的人工草牧场建设,抓好半农半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和提质增效工程”,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全年牲畜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深化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推进高产创建、标准化创建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农牧业技术示范和推广平台。加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评定工作,提高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强化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避灾型农牧业。
建立健全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流通体系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鲜活农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和一体化冷链物流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农畜产品流通网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大力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等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三农三牧”意识,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种养计划,提高农牧业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经纪人、运销专业户、各类中介组织和发展订单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把扶贫开发作为今年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力争实现贫困人口减少30万人、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整村推进和易地移民搬迁三大扶贫开发工程,大力推进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去年的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以上,盟市旗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足额配套,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工作责任制,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