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攻坚克难,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积极应对和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个“稳”,不是不动;这个“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在各项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
重点是抓好“两稳一扩”。一是稳定外需。广大外贸企业应在稳定欧美日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深度开拓新兴市场;在增加传统商品出口的同时,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二是稳定投资。要继续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尤其是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等领域;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所谓“扩”,就是扩大消费。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扩大居民消费,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为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并且深入研究财产性收入等问题。近年来,银行储蓄存款负利率、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对居民财产性收入造成一定影响。这种状况虽有其客观成因,但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应从扩大居民消费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积极作出努力。最近,一些商业银行取消不合理收费就值得肯定。证监会负责人明确提出,蓝筹股已显示罕见投资价值,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和举措。股市波动、牛熊转换是正常运行态势,有其内在规律。眼下种种迹象表明,经过4年多充分调整,加之重圈钱、轻回报等弊端逐渐克除之后,我国证券市场有望走出低迷,转向健康发展。
扩大内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它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扩大内需的许多具体措施,不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突出工作重点,又要着眼长远,加强统筹协调,并着力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产业,也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我们应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环境,大力推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研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动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二是把扩内需与城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我们讲扩大内需,最大的内需在于城镇化,因此,很有必要将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抓紧制定并有序实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此外,城镇化形成的刚性需求,必然会带动房地产业发展。眼下房地产市场低迷,主要是因为前些时候房价上涨过快、过度炒作等“痼疾”所致。从各方面情况看,房地产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经过调控的“医治”,必将走上新的坦途。
三是把发展与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抓住时机尽快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价格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以及行政审批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四是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了适应群众的新期盼和形势的新要求,应将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将重大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要切实提高发展的包容性,通过多种渠道促进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行更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四、应对危机的实践和成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与活力;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这次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思想理论和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危机继续演变深化之际,我们既要从经济运行层面展开研究,还要从社会制度层面深入分析。
近期召开的两个国际会议值得关注。一个是由发达国家主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著名专家和经济界人士,集中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与会者普遍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主办的世界社会论坛。参加这次会议的各界人士纷纷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反复发作并挥之不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国家应破除对资本主义的迷信,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两个重要国际会议同声针砭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非偶然。国际社会逐渐形成的共识表明,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受到严重质疑,西方模式的发展神话已难自圆其说。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世所罕见。
这场危机的原因,表面上看源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和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破裂,引发全面信用危机。若从直接起因考察,可说是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虚拟经济过度扩张、政府监管缺失造成的,是长期负债消费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而从内在本质分析,则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缺陷,暴露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深层次结构矛盾。
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正演变为一次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更是进一步反映出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危害。
我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因而束缚了生产力发展。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自由放任,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
从这场危机中还可以看到,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与活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面前,我们的发展道路经受了考验,我们的社会制度展现了优势,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显示出指导实践的强大威力。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崛起的中国就势不可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转自经济日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