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积极把深入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将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投入社区建设,逐步构建起“一委一站一居”的社区管理服务新体系,实现街道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促使社区管理服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区域统筹”,社区党委核心更加突出。一是突出党委核心。以重新划分的“社区网格”为单位,成立社区党委,通过选拔任用年轻有为的社区党委书记,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将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的党组织以及特色党支部等纳入社区党委领导,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形成社区党委统筹的区域党建格局。二是发挥党建作用。推动党组织在商业街区、居民楼栋、专业协会、特色团体以及流动党员、复转军人、大学毕业生集中的地方实现全覆盖,扫清社区党建工作“盲点”。通过建设“区域党员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党代表访谈室”、“党员中心户”、“党员走百家”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畅通社情民意。成立非建制性的社区联合党委,搭建起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社区事务评议会等议事平台,共商辖区事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管理服务站站长,定期向社区党员群众报告工作,社区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定期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使居民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畅通了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重心下移”,人、权、财充分发力。一是给社区“增员”。街道班子成员由6至9人调整为4人,工作人员由30至50人调整为16人,1/2以上的人员都沉到社区;按照每400户配1名工作人员、每800户配备1名管理人员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力量,先后选拔14名副科级干部沉到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或社区管理服务站站长,选派70名工作人员沉到社区开展服务工作。二是让社区“掌权”。街道内设科室由原来的6至10个精简到4个,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社区事务监管科、区域工作联络科、综治司法信访科和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仅乌素图有),将计生、民政、社保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沉到社区,街道行使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让社区“管钱”。财政部门设有社区专门帐户,建立了独立核算的经费保障机制,相关经费直接拨付到社区,通过财政监督实现专款专用,彻底改变了街道办事处越位包办、强行控制社区居委会的财权的尴尬局面,实现了经费下沉、有钱办事,对自己的经费“能做主、说了算”。
“服务前移”,为民服务效果大幅提升。一是建平台、亮窗口。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组建社区管理服务站,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综合办公室、社区服务组、社区管理组、社区保障组和社区受理组5个工作组,全面承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统计等12类64项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上门办、亲情化。实行“一岗双责”、“AB角色”、“网格入户”制度,每400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社区网格,每个社区网格配备1名社区管理服务站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站人员既承担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任务,又承担网格内居民事务的管理服务职责,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把居民的事当成亲人的事,成为为社区居民提供周到、细致、全面的服务的“服务员”。三是减程序、增效率。以前居民办事需要到社区、街道、相关政府部门三级审核办理,现在像低保、廉租房申请等只需两级即可办结,简化了办事程序。按照自治区政策规定,每名政策内的孕妇都可向政府申请“一杯奶”(每天250克,免费供应280天)。以前要先到居委会申请,再到街道审核,最后到区计生局审批,至少20天;现在只需到服务站申请,当周就批复。
“还原本位”,让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一是职能回到正规。理顺关系后的社区居委会,设置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5个工作委员会和若干居民自治小组,逐步把精力转移到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活动上来。同时,社区居委会积极向广大居民宣传、解释社区党委、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添乱”。二是主业定位准确。把为民、安民、乐民、帮民、育民五项内容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主业,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抓起,认真做好居民矛盾调解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教育、文体、卫生活动,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从“政府的手”转变为“居民的头”,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三是坚持依法自治。社区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按照每800户1名进行配备,全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由政府按照每月1800元的标准为其提供工作补贴。社区居委会充分行使对社区各项工作的决策权、建议权、对社区工作的民主评议权、对社区党委和管理服务站工作的监督权,真正享有了法律赋予社区居委会这个自治组织的权利义务,最大程度的实现了依法自治。(田伟) 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积极把深入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将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投入社区建设,逐步构建起“一委一站一居”的社区管理服务新体系,实现街道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促使社区管理服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区域统筹”,社区党委核心更加突出。一是突出党委核心。以重新划分的“社区网格”为单位,成立社区党委,通过选拔任用年轻有为的社区党委书记,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将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的党组织以及特色党支部等纳入社区党委领导,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形成社区党委统筹的区域党建格局。二是发挥党建作用。推动党组织在商业街区、居民楼栋、专业协会、特色团体以及流动党员、复转军人、大学毕业生集中的地方实现全覆盖,扫清社区党建工作“盲点”。通过建设“区域党员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党代表访谈室”、“党员中心户”、“党员走百家”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畅通社情民意。成立非建制性的社区联合党委,搭建起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社区事务评议会等议事平台,共商辖区事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管理服务站站长,定期向社区党员群众报告工作,社区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定期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使居民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畅通了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重心下移”,人、权、财充分发力。一是给社区“增员”。街道班子成员由6至9人调整为4人,工作人员由30至50人调整为16人,1/2以上的人员都沉到社区;按照每400户配1名工作人员、每800户配备1名管理人员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力量,先后选拔14名副科级干部沉到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或社区管理服务站站长,选派70名工作人员沉到社区开展服务工作。二是让社区“掌权”。街道内设科室由原来的6至10个精简到4个,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社区事务监管科、区域工作联络科、综治司法信访科和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仅乌素图有),将计生、民政、社保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沉到社区,街道行使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让社区“管钱”。财政部门设有社区专门帐户,建立了独立核算的经费保障机制,相关经费直接拨付到社区,通过财政监督实现专款专用,彻底改变了街道办事处越位包办、强行控制社区居委会的财权的尴尬局面,实现了经费下沉、有钱办事,对自己的经费“能做主、说了算”。
“服务前移”,为民服务效果大幅提升。一是建平台、亮窗口。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组建社区管理服务站,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综合办公室、社区服务组、社区管理组、社区保障组和社区受理组5个工作组,全面承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统计等12类64项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上门办、亲情化。实行“一岗双责”、“AB角色”、“网格入户”制度,每400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社区网格,每个社区网格配备1名社区管理服务站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站人员既承担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任务,又承担网格内居民事务的管理服务职责,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把居民的事当成亲人的事,成为为社区居民提供周到、细致、全面的服务的“服务员”。三是减程序、增效率。以前居民办事需要到社区、街道、相关政府部门三级审核办理,现在像低保、廉租房申请等只需两级即可办结,简化了办事程序。按照自治区政策规定,每名政策内的孕妇都可向政府申请“一杯奶”(每天250克,免费供应280天)。以前要先到居委会申请,再到街道审核,最后到区计生局审批,至少20天;现在只需到服务站申请,当周就批复。
“还原本位”,让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一是职能回到正规。理顺关系后的社区居委会,设置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5个工作委员会和若干居民自治小组,逐步把精力转移到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活动上来。同时,社区居委会积极向广大居民宣传、解释社区党委、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添乱”。二是主业定位准确。把为民、安民、乐民、帮民、育民五项内容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主业,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抓起,认真做好居民矛盾调解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教育、文体、卫生活动,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从“政府的手”转变为“居民的头”,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三是坚持依法自治。社区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按照每800户1名进行配备,全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由政府按照每月1800元的标准为其提供工作补贴。社区居委会充分行使对社区各项工作的决策权、建议权、对社区工作的民主评议权、对社区党委和管理服务站工作的监督权,真正享有了法律赋予社区居委会这个自治组织的权利义务,最大程度的实现了依法自治。(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