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两会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两会中国网事:网民和代表委员“会诊”网络谣言
内蒙古新闻网  12-03-11 22:35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面对谣言不能回避

  【网友声音】网友“三界外id”说:为什么有谣言?你不说,其他人就说;其他人说,就会乱说。

  【代表委员评议】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史贻云说,网络谣言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少数人别有用心和部分网民信谣传谣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不透明,也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钦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主任张小玲说,现在传播广的谣言多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就可能选择相信谣言。”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束晓梅说,一有事故发生,一些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被动境地。封锁消息,谣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面对谣言不能回避,堵不如疏,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让公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事情真相。俗话说,谣言止于真相。”束晓梅说。

   网络辟谣考验智慧

  【网友声音】网友“qetuo”说,有些辟谣像是给谣言添油加料。

  【代表委员评议】作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陈鸣明在工作中会碰到一些处理网络谣言的案例。他告诉记者,现在确实出现一种趋势,在网络上出现谣言时,政府部门或者专家学者出面辟谣,但并未明显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李汉宇委员说,这种现象与辟谣言辞含糊甚至自相矛盾等原因有关,主要是不能满足急于知道真相的群众的要求。首先,辟谣内容简单,缺乏说服力,无助于谣言及时破除。其次,辟谣语言呆板冰冷,过于形式化,没有贴近性及亲和力,缺乏让群众信任的实际内容。

  网民认为,一些部门仍然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说你信”的传统思维,不适应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格局

  “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有关部门如何通过依法行政和公开透明,重塑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陈鸣明代表说。(“中国网事”记者娄辰、王新明、傅勇涛、南婷、吴小康)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森林卫士备战“春...
购农机 备春耕
包钢跨入千万吨级...
黄河内蒙古段今年...
草原上开来廉政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宣誓
设施农业开启中国北方新“春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