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2年全国两会 > 百姓看两会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网友提问:发展新能源百姓能享哪些实惠?
内蒙古新闻网  12-03-11 23:08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  
 

  网友提问政协委员:发展新能源百姓能享哪些实惠?

  今日上午10时45分,政协委员将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召开记者会。为把百姓声音更好地传递到两会上,人民网开设了《有话网上说》互动留言栏目,让网友可以直接向各部委领导建言,向各代表委员献策。从目前留言来看,网友对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点、规划以及自己能享受哪些实惠等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关注度。

  网友:我们能从新能源开发和使用中获得哪些实惠?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网友们想知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会达到多少?自己的日常生活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实惠?

  网友(172.30.43.★)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能不能达到我们生活需求的量?使用是否简单安全,价格会不会比现在更便宜?

  乔(192.168.1.★)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但现如今,中国作为消费大国,能源人均占有率低,能源使用率低,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发展新的能源能给我们普通民众带来什么实惠?

  123(172.30.43.★)说:现在都在强调低碳生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会达到多少?在消费过程中,我们普通百姓要花的钱会不会少?

  网友(10.128.77.★)说:如果我们使用新能源,原有的一些设施是不是需要重装?是否会另外收费?

  网友:新能源形式多样,哪些是今后的发展重点?

  面对种类繁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网友们好奇,哪种形式的新能源才是今后我国发展的重点?除了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磁能、生物质能是否也可行?

  春风行动(123.126.50.★)说:请问磁能是不是可以作为拳头产品?

  东子(112.117.208.★)说:现在我国能源紧缺,生活燃料消耗很大,发展生态生物能源,能够解决生活燃料,而且非常环保,建议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生物质能能源基地,这也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和国际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不知道生物质能能否列入国家能源战略?

  网友:投入公共交通,更合理地使用能源

  网友们认为,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我国对汽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逐渐增多,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不利于建设低碳经济,同时油价的上涨更加重了经济负担。网友们想知道,能否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从而更加合理地使用能源。

  王同春(61.191.62.★)说:车辆过多,尤其是这几年私家车的快速增多,造成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造成能源消耗太大,这不是长久之计。

  匹夫有责(61.160.226.★)说:我建议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城市公交车和农村公交车,既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让广大群众受益,又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交通事故,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从长远来看,利国利民。(罗鹏)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森林卫士备战“春...
购农机 备春耕
包钢跨入千万吨级...
黄河内蒙古段今年...
草原上开来廉政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宣誓
设施农业开启中国北方新“春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