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庆介绍,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安装中的重要环节等监管人员要全程参与,审批,对照国际接轨的监管细则一项项核查。因此对监管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一般的监管员需要3-5年锻炼。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更久的年限培养。“无高素质监管人才,也就难以保证监管力度”,王玉庆说,目前监管人才培养力度还待加强。
安全冗余待继续提高
王玉庆介绍,过去我国核电设计的安全冗余已参照了很严格的标准。比如选址地,假如有历史记录的地震是8级,那么设计标准则提高到抗10级水平。不过,福岛事故启示我国,对核安全冗余还应该估计得更严重一些。
他介绍,比如过去核电站“内电”储备,是三台柴油发电机。以防万一有一台故障。安全防备系数达十万分之一。但从福岛事故看,仅考虑柴油发电机自身故障还不够,对外部条件应考虑更细致。
污染防备基金要提高
王玉庆介绍,目前我国已从每度核电提取一定金额作为核废料防备基金。他认为,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目前应该继续提高这个基金的额度。
他介绍,目前我国核废料处理厂建设,核废料处理的技术研究,循环利用能力研究发展还比较慢,规模远远不够。技术也比较薄弱。“只有提取充足的资金用于加快研究,我国核废料处理能力才能跟上核电发展速度。”
安全监管体制待理顺
福岛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进行第三次评估,认为中国的监管体系依然存在部门协调等问题。王玉庆介绍,目前我国的民用核设施监管权力在环保部下属的国家核安全局。其他一些半军半民核设施,比如一些研究机构的核反应堆,监管权限在工信部。
按国际规则,只要涉及民用都应在国家核安全局,但因为历史因素,目前中国在国际原子能的挂牌核安全监管机构是工信部。王玉庆说,因为体制没有理顺,在诸如统一的监管标准,核数据等方面还缺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对接。
对话
核电技术兼容问题不同于高铁
赵志祥,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新京报:去年两会期间,你在访谈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核能”,今年你的态度变了没有?
赵志祥:福岛核事故使全球核电复苏的态势产生了挫折,全球核电增长的速度可能受到影响,但我们业内认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基本认识是没有变化的,还是要大规模发展核电。我国有核电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成核电站运行能力为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站为2800万千瓦,我认为这个速度是合适的。
新京报:有人指出,目前我国核电业,从国外引进了第二代,第三代技术,每种技术,设备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这可能出现不同核电技术之间的不兼容,出现很高的安全风险,同样的问题在高铁技术上也存在。
赵志祥:堆型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有美国的技术,法国的技术,俄罗斯的技术,但如果堆型不统一,设备加工这块就很难国产化,如果有统一的堆型,加工制造厂可以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来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但你说的兼容的问题,从技术上判断,我觉得和高铁还不一样。不同的技术用在不同的堆上,这个堆和那个堆是不同的,不像高铁是混合起来一起用的。(记者金煜 杨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