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年仅29岁的陈保华毅然辞去国企职位,选择了创办企业这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他带领年轻的团队以筹借的2万元资金,租用生产队棚房作厂房,以玻璃器皿、电热套等为主要设备,开始了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也开始了华海艰苦而辉煌的创业征程。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年里,华海药业的管理机制经历了四次变革,每次变革都像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把华海推向更高的层次。
从创业到1994年是华海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陈保华将这个阶段的华海称为“路边的快餐店”。他说,当时只要生产出来,卖出去就可以,简单得几乎不需要什么管理。
1994年至2000年是华海发展的第二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已与之不相适应。于是,华海以实施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为契机,解决了物料定制管理和产品可追溯性管理,完善了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1997年底,华海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临海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华海从“路边的快餐店”升级为一家“初具规模的酒店”,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档次逐步提升。
1998年,陈保华敏锐地意识到中间体产品的低附加值将会成为制约公司长远发展的瓶颈。于是,他果断地提出了产业提升的构想,带领公司从医化企业向制药企业转变,以实施国家GMP改造为载体,全面进行企业变革,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了产业的提升。1999年初,原料药的生产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使得企业正式走向了专业化制药企业的发展轨道,单纯的“酒店”逐渐升格为“星级宾馆”。
2000年至2003年,华海已经上升到“高级别宾馆”阶段。在华海快速发展的同时,陈保华又把目光投得更远。他意识到要摒弃民营企业机制的弊端,必须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把原来的家族管理模式引入到现代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积极倡导股份制改革,引导公司走上市之路。2003年3月4日,华海药业股票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华海顺利完成“三级跳”,进入了新一轮战略发展时期。公司抓住上市的机遇,在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整顿组织机构,明确主线分管的条块,重新确定各部门的职能,使管理更趋规范化,为上市资本运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上市以后,华海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3年到现在为止,是华海管理转型升级的第四阶段。华海依托上市作为后盾,紧抓销售、研发两大体系的同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先后开展两次企业文化建设,并将绩效考核引入内部管理之中。2008年,公司提出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线的精细化管理思路。2009年4月,公司以梳理和改革公司组织机构为基础,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线的公司全面管理,深入开展以预算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各项管理符合战略发展,全面提升公司以国际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水平。经过这四次变革,华海药业从路边的草棚工厂变成拥有2500多人的大型企业;从生产单一的原料药发展到拥有20多个制剂品种的高科技制药企业。目前,华海药业主营固体制剂、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个私人作坊发展到现在管理规范有序、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上市公司,从一个只能简单生产医药中间体的小化工厂发展成目前的原料药和制剂为一体的、科工贸并举、内外相结合的大型制药企业。(内蒙古新闻网 罗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