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稿件库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江苏新引擎:千里升腾的“蓝色经济带”
内蒙古新闻网  12-06-05 18:0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江苏网  
 

  5月22日,迎着清凉的海风,连云港连云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永能跺一跺脚下这片从大海中围来的土地,很是骄傲:“一年前,这里还是大海;三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58.88平方公里,汇集商务、金融、办公、会展、娱乐、居住、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宜居新城!”

  立足环顾:近处,千亩围堰回填地区正在晾晒,等待真空预压地基处理;远处,8平方公里的新城商务中心区已经开建,40公顷的胜利湖碧波荡漾,一幢幢高楼在泻湖湿地中拔地而起,一排排新绿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显得生机勃发,新城雏形已隐约可见。

  沿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海堤往前赶,驱车进入徐圩新区,展现的则是又一片“风景”:左边是浪花翻滚的黄海,远处30万吨级航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右边“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大字标牌映入眼帘。初夏时节,新区的云湖岸边绿草如茵,玉兰花含苞待放,经过近三年努力,这片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已在基础保障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区管委会主任石海波告诉记者,作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总规范面积467平方公里的徐圩新区,将主抓海洋临港和服务环保,着力打造炼化一体化、精品钢、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和现代港口物流等5大主导产业,规划布局为“一区七园”。在此基础上,未来连云港将形成连云港新城、新海城区、赣榆新城、徐圩新区“一心三极”大市区空间格局。

  连云港港口,车辆穿梭,吊机舒臂,靠泊码头的货轮正在紧张卸货,一片繁忙景象。连云港港口集团董事长俞向阳介绍说,“十一五”以来,乘着沿海开发的东风,连云港港口驶上了跨越追赶的快车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据了解,2009年、2010、2011年港口连续三年实现吞吐量过亿吨,三年吞吐量合计完成4.15亿吨,连云港港口运输的三大特色陆桥运输、铁水联运、海河联运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陆桥运输承担了国内总量的60%的运量,保持着大陆桥过境第一大港的地位。连云港港口的未来有着更为宏大的布局:即建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主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组合港口群总体格局。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标准规划描绘着一幅令人神往的“蓝图”:新一轮总体规划遵循“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总体发展战略,连云港将城市定位为“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城市”,提出了“一体两翼”组合大港、“一纵一横”产业布局、“一心三极”城市空间结构,构筑起港城未来如“凤凰展翅”般宏伟的城市发展框架。

  一组数字呈现出连云港当下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3年投入上百亿元提升主港、拓展两翼。被誉为枢纽大港“生命线”的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江苏最大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使用,苏北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临港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利税率保持全省第一。

  冶金、石化、造船等临港基础工业快速崛起,单体投资过百亿元的醇基联产、钢管、铜业、离子膜烧碱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培育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

  “围绕‘推进沿海开发、加快转型升级’的年度工作主题,连云港重抓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园“两大载体”建设,加快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三个突破’。”连云港市长杨省世自豪地介绍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连云港将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为总定位,以“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为总要求,按照港产城一体开发、联动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沿海开发,大力推动港口综合发展、工业集聚发展、服务业提档发展、农业高效发展、城市组团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资源节约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连云港“凤凰展翅”的恢宏布局,已经显露出令人心动的现实模样。

[责任编辑 白帆 ]

歌唱庆“六一”
乌海市人民公园美...
安全知识送田间
大山深处的“绿色...
自由飞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芍药芬芳游人醉
感受离首府最近的草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