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充分运用分类定级成果,以选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和“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为内容,打造“示范群体”,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
分层次、分领域、分行业选树“示范群体”,解决多数基层党组织示范作用不强的问题。自治区下派6万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抓好摸底调查、分类定级工作。指导区直单位、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等各个层面,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经济、社会、文化和行政执法等行业,定准所属基层党组织的等级,明确改进和提高的重点和方向。运用分类定级成果,分层次、分领域、分行业选树各级各类“示范群体”,命名自治区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222个和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12名,制定“示范群体创建”意见,指导这些“示范群体”确定示范创建目标,抓好解决突出问题、强化组织功能、完善工作机制等工作,带动各盟市、旗县、乡镇以“示范群体创建”为抓手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示范群体创建”解决了多数基层党组织一般化、示范作用不强的问题,激励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原有基础上创先争优,实现示范典型“群体化”。
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联创,促进示范群体“梯次推进”,扩大了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制定“推荐申报—评选命名—示范创建—评估表彰”工作程序,自治区、盟市每年对示范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工作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继续作为下一年度“示范群体”;效果不明显或示范作用不强的,及时整改提高,改进效果不明显的,取消示范资格;对涌现出的新典型,纳入下一年度“示范群体”,促进各级各类示范典型“梯次推进”,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盟市、旗县、乡镇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示范创建的责任和目标,开展联建联创活动。通辽市建立市、乡镇两级“示范群体”梯队,把基础好、发展劲头足的123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选树为市级综合示范典型;把248个乡镇、嘎查村党组织、236个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和50名带富能力强的农牧民党员作为旗县级“示范群体”创建对象,成为市级“示范群体”第二梯队,实现示范典型梯次发展。 抓两头带中间、树改并重,使先进的更优、一般的跟进、后进的赶上。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类施策,一类支部着力打造示范样板,二类支部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三类支部通过结对帮扶促进提升,推动先进的、一般的、后进的普遍晋位升级。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党委突出抓好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树改机制,下派党支部书记、选派工作组驻村指导、包联单位项目扶持、强村帮带弱村、选拔培养党组织带头人等,促进后进党组织转化提升。对干群关系紧张、矛盾较多的嘎查村,盟市、旗县下派1000个驻村工作组,进驻整顿。赤峰市成立132个工作队联系难点村、重点村,突出抓后进嘎查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敖汉旗木头营子乡青山村一度积贫积弱,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进驻工作队帮助嘎查村党组织制定“头羊式”引领、“保姆式”服务、“拳头式”经营的模式,成为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的典范。通辽市采取定额补贴、临时救助、贴息帮扶等形式,对158个后进嘎查村党组织和1500名困难党员结对帮扶,20%的后进党组织晋升为一般档次、优秀档次,有的已纳入“示范群体”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