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通辽市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梅园雪
23年来,女干部、共产党员梅园雪,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下乡村、进地头、搞科研,在科尔沁黑土地上创造了亩产2300斤玉米的纪录,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村民们亲切地称她“女粮王”。
农业技术的“活字典”
梅园雪身上常带着一个黑色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哪块耕地是什么土质、适用什么肥、病虫害如何,她都一清二楚。这样的本子,她不知用了多少个,她说:“这是我干工作的‘导航仪’,每年都得更新几次”。受笔记本的启发,她萌生了建立土壤信息库的想法。她把工作中记载的每个嘎查村的土壤、种肥、病虫害等基础情况进行整理,亲自主持筹建了“科左中旗土壤施肥查询指导系统”。查询系统建成后,又将系统放在互联网上,她的笔记本成了农民兄弟手中的“导航仪”,村民对她感激不尽。
“老庄稼把式”服了气
梅园雪说,推广农业科技,关键要做通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起初,村民对万亩高产创建项目不认可,积极性不高,梅园雪就与镇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其中一位孙老汉态度最强硬,不肯配合。在她的宣传动员下,孙老汉终于同意试一试,并要用“老庄稼把式”与高产创建技术比个高低。当年科左中旗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达919公斤,最高亩产达1125.8公斤,获得全区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第一名,孙老汉彻底服气了,逢人便为高产创建作广告。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
在大家伙眼里,只要有任务,梅园雪就恨不得24小时不休息。一位退休老同志感慨地说:“大家给她计算过,每年她下乡的时间平均都在230天以上,这些年她一直坚持这样做,不容易啊!”在希伯花镇指导覆膜技术时,她扎到地头一干就是3个月。在推广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模式时,她主持设计了2BQ-6型大小垄种植专用播种机,带领农技人员往返2万多公里,在地头蹲守了1个月。当年,玉米吨粮田亩单产提高了300斤。这些年,她主持参与和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有30余项,其中就有10项是国家级项目。她说:想干好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巧办法,就要舍得跑、不怕苦,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
农技推广是我的事业和生命 在20多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中,梅园雪认识到,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带领农民群众从根儿上脱贫致富。为使农业科技惠及更多农民群众,她走遍全旗516个嘎查村,培训科技示范户3000多户、农民技术员2500人,举办各类科技讲座500多场次。重点指导中低产户、特别是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风沙干旱地区甜菜抓苗难、产量低等难题,推广甜菜新品种和纸筒育苗移栽新技术,使单产提高到3.5吨,群众增收2.5亿元。她主持实施的“农业增效工程”,为农民人均增收2870元,科技贡献率达96.4%。面对荣誉,她平静地说:“农技推广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不遗余力地帮助更多的农民群众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