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居民誉为“红色港湾”的查干胡硕社区成立于1979年,现有居民1478户、3966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77名。近年来,查干胡硕社区党总支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发挥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示范引领作用,聚集社区内各类建设资源互促共建,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共建联动融入了“大党建”。以推进“四联四促”活动为契机,查干胡硕社区分别在党组织、居委会、非公企业等领域设置“共建联动组”。按照地缘、业缘和趣缘的原则,社区党总支下设4个非建制性党支部和5个学习小组,组织身份相近、爱好相同的党员分组开展活动,有效解决了党员不易集中、开展活动缺乏针对性的难题;按照80—120户的标准设置了“网格员”25个,明确了具体的职责任务和管理、使用、考核制度,负责片区内居民的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网络、电话、文字等方式,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网格情况和问题,推动社区管理精细化;居委会设置5个功能性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文化、维稳、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救助、社情民意收集等各个战线,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逐步提升了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其他自治组织成立10余个服务组织,驻地单位和非公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会委员,经常参加社区联席会议、协商议事会、兼职委员会例会等,帮助社区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60余个,为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创先争优竖起了“好标杆”。社区把学习作为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力工程”,通过组织“三参与”活动,把理论武装普及到普通居民。去年以来,社区人员和居民代表参与管理区各类高端讲坛培训6期,参与外出学习考察13人次,参与党校举办的基本知识培训班3期。社区党支部还将每月的20日定为学习日,与相关单位开办党课教育10多期、科教讲座3期、就业技能培训班5期,提升了党员和居民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科技致富本领。社区党总支把争创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活力工程”,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认岗领岗”、在职党员“周末服务”、下岗党员“创业”行动、退休党员“余热”奉献、流动党员关爱“家园”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各个领域选树了一批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先进典型,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远程教育、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宣传推广,让广大党员和居民学习有榜样、致富有方向。
倾听民声解决了“大难题”。社区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构建社区“三管”体系,即党组织带头管、居民自治管、维稳合力管。社区党组织结合管理区开展的“依法高效履职,按程序办事”活动,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细化和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管理、党务公开、党员联系群众等基础制度60余项,并将重要机制和工作流程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党的旗帜在社区飘起来。居委会借鉴农村牧区“四议两公开”经验,建立了社区“两委”、居民代表、自治组织等议事协调机制和各类自治制度,对一些涉及群众利益和社区发展的事项进行公开讨论,认真研究,科学决策,让每位居民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着力维护社区稳定,充分发挥社区内各类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通过“大走访”、“大接访”、日常随访和组建巡逻队、设置联防员等措施,及时掌握辖区情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未出现过重大安全和刑事案件。开通了“百姓心声”直通车,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小区信箱、电子邮箱和直通车绿色通道等方式,直接向社区党总支书记反映诉求和困难,一些社区自身无法解决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党的温暖洒进了“大家园”。社区党总支始终把“爱民、便民、利民”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切入点,根据每位党员的特点和意愿,编入社区各类功能性服务队,与弱势群体结成济贫、助学、就业、就医等帮扶对子,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济困”、“信息直通”、“关爱家园”、“邻里互助”等惠民活动,实行“近距离”服务。依托2200平米的活动阵地,设置便民服务大厅、计生服务、爱心超市、儿童代管等20个功能室,社区服务项目由原来的30多项拓展到100多项。去年以来,查干胡硕社区为因大病、意外、受灾等致贫户44户申请临时救助6.6万多元,为22户低收入居民申请了廉租住房补贴5.28万元,化解家庭、婚姻、邻里纠纷80余起。深入开展“八进社区”(廉政、就业、社保、治安、法律、文化、计生、卫生)活动,开展各类社会化服务活动30余项,组织联谊、联建、联动活动20余场次,开展帮扶服务30余场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00多件。成立文艺、秧歌、合唱、舞蹈等文化活动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齐头并进、异彩纷呈,奏响了社区和谐的乐章。(杨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