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一家靠天放牧一年挣的钱刚够一年花,日子过的很不宽裕,但自旗里面实施城乡统筹,把我也搬进了城里,通过巴音社区党支部的就业技术培训,我现在做起了民族手工艺品制作,还开了5个店铺,一年收入能达到40多万元,老也老了但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上海庙镇芒哈图63岁的转移牧民阿木尔斯庆脸上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鄂前旗针对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大批农牧民转产转业、搬迁转移进入城镇社区的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服务和引领社区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安居乐业,全力建设充分就业社区。
创建“一引三协八培育”创业就业引领机制。“一引”就是党支部引领创业就业;“三协”就是党支部帮助转移农牧民协贷资金、协办证件、协调处所;“八培育”就是培育观念、培育技能、培育作坊、培育市场、培育经纪人、培育中介、培育情趣、培育文明。依托这一机制,敖镇巴音社区党支部采取培训引导、实体带动、资金奖励、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转移农牧民适用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完成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1000多人次;通过协调企业吸纳,组织成立“宝林劳务公司”、“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协会”,引导转移农牧民从事食品加工、民族文化、手工制作、商贸流通等产业,实现创业就业400多人;建设综合劳务市场,通过灵活务工实现就业500多人,使社区转移农牧民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
建立了机关党员干部“一助一”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机制。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进社区,每人结对帮扶一户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在社区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帮助转移农牧民沟通协调,出谋划策,联系资金,办理手续,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就业平台,帮助创业就业。目前,全旗76个单位1274名机关党员干部与1790户5350名转移农牧民结成对子,举办转移农牧民培训班30期1500人,协调小额担保贷款1300多万元,组建创业就业合作组织70多个,建立创业就业基金8个,实现创业就业2730人。上海庙镇长城花园社区通过“一助一”机制,镇机关党员干部帮助社区转移农牧民创办了物业管理公司、家政服务公司、园林环卫公司、劳务输出公司,组织社区转移农牧民从事家政、维修、保洁、绿化等工作,实现转移农牧民800多人创业就业。
组织建立了创业就业“五送”机制,社区党支部组织协调政府各部门深入社区为转移农牧民“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送温暖”,扶持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社区党支部利用宣传单、宣传栏、咨询服务台等形式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让每一位转移农牧民熟悉掌握创业就业政策;经常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了解用工需求信息,及时提供给转移农牧民;开通了便民热线,发放便民联系卡,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积极服务;定期开展免费就业培训,提升转移农牧民劳动就业技能;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及小额担保贷款等关怀政策,建立爱心超市等,积极帮助、引导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 (通讯员:张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