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温都尔镇 派出所民警宝音德力格尔
乌拉特后旗有一位被牧民们亲切称为“赛因察戈答”(蒙语,汉语意为好警察)的片区民警,他就是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民警宝音德力格尔。
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
说起宝音德力格尔,整个潮格温都尔镇家喻户晓。也许有牧民不知道镇长是谁,但是却没有人不知道他。撤乡并镇后,原来的5个牧业嘎查合并为现在的一个责任区,面积足足1672平方公里!比北京的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六区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宝音德力格尔奉命挑起了这副重担,成为这个超大责任区的民警。
在这戈壁草原上,邮政网络只能通到嘎查,从嘎查到牧民家有的需要翻山过岭,有的地方连汽车也开不进去。如果没有没有一个经常往来于大山戈壁的人,许多牧户就可能与外界隔绝。就这样,宝音德力格尔逐渐成了义务邮递员,帮牧户代收汇款、邮购药品,他的分外“业务”逐渐多了起来,宝音索性都当成分内事来做,十多年来毫无怨言地奔走在这片草原上。
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潮格温都尔镇的牧民遇到困难第一个找的就是宝音德力格尔。2010年初春,牧民梁茂祥放羊时遭遇大风降温天气,他和300多只羊被风裹挟到15公里以外。宝音接到求救电话,立刻租了一辆212旧式吉普车,只身一人冒着迷路受冻的危险找到了梁茂祥。老梁至今对宝音感激不已:“没有宝音,我那天肯定就被冻死了。宝音,赛因察戈答!”
宝音德力格尔对重点人口管理采用情、理、法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2009年9月,曾因盗窃入狱的朝某刑满释放后,在多次就业无望的情况下,产生了轻生念头。宝音德力格尔闻讯后迅速赶到及时制止,挽救了朝某的生命,并主动帮助朝某在镍钴矿找到了工作。
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和辍学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例子,在宝音德力格尔这里还有很多。很多牧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
辖区情况的“活档案”
在地广人稀的乌拉特草原,迷路是很常见的事。从1999年开始,宝音开始尝试绘制自己的警务“地图”,他把一块石头、一簇野草、一段河槽、一个敖包作为参照物,在图上标出每家牧户的位置和连着各家各户的草原路。十多年来,宝音不断修改完善这份地图,在图上填注了嘎查治安小组的划分区域和治安小组长的名字。2008年,宝音绘成了管区5个嘎查1672平方公里牧民分布大图,被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录入警务平台,在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宝音德力格尔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活档案”他把2000余人的基本情况都制成规范的表册。常住人口按分布和路程分组,分别绘制了嘎查平面图,每一幅平面图与户主小底册的编号对应统一。牧民同名的比较多,他就给他们编号,如大巴特、小巴特、王巴特、白巴特,一目了然。他的档案管理法在巴彦淖尔市得到全面推广。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片草场,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戈壁,都见证着宝音德力格尔坚毅的身影,他用无比的执着、热情,默默守护着这片贫瘠而苍凉的大地,他用满腔热忱和无私的情怀,续写着乌拉特草原上“赛因察戈答”的感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