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委员、组织部长 刘子强
建立长效机制,是用制度巩固成功经验,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兴安盟结合地区实际,把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与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融为一体,有力推动中心工作落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总结提炼活动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基本要求,对于教育、约束、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五个好”、“五带头”,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明确要求,在党员教育、党性发挥等多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激励先进、争当先进的好方法、好途径。在活动中,兴安盟阿尔山市建立“先进典型库”,扎赉特旗推行党建“千分制考核办法”等等。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制度形式坚持下去、推广开来,能够有效教育和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有利于推动中心工作。推动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主题。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承诺践诺,有力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服务了人民群众、加强了基层组织。建立创先争优推动中心工作的保障机制,能够使创先争优始终成为推动中心工作的经常性动力。在活动中,兴安盟结合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承诺践诺,先后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承诺回查整改,并借助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和岗位实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力推动中心工作的落实。
三是有利于激发党员内生动力。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内在要求。要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就要建立形成有利于党员经常创先争优、自觉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比党性、比奉献、比业绩。在活动中,兴安盟开展“红旗党组织”、“模范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有效地激发调动了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四是有利于提升党建工作制度化水平。党的制度建设是关系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工作。我们党长期以来致力于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整套以党章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制度体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制度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有利于总结汲取基层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层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运用创先争优创造的实践成果
建立一套符合地区实际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必须科学运用创先争优创造的实践成果。
一是建立长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创先争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都是创先争优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既有其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有效衔接。公开承诺需要通过领导点评来确保方向,领导点评需要以践行承诺情况为基础,群众评议是检验点评和践诺成效的标尺,评选表彰需要以群众评议结果为依据。兴安盟从活动之初,就非常重视统筹推进各环节的工作,在公开承诺环节提出了“双向承诺”,在领导点评环节增加了“双向述职”内容,并通过“一会双讲三评”的形式实现了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序推进,使承诺践诺有监督、领导点评有方向、群众评议有力度、评选表彰有效果,切实增强了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是建立长效的党群共建联动机制。通过党组织创先争优,带动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形成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生动局面,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群众化的有效形式。兴安盟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中,牢牢把握“建”这个根本,突出“带”这个关键,开展“创先争优——职工、青年、妇女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形成党组织与群团组织创先争优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表彰的联动共建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三是建立长效的党员服务群众落实机制。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激发服务热情、畅通服务渠道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并在工作中长期坚持下去。兴安盟制定了《关于在全盟嘎查村建立和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推动“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帮扶”、“盟级领导干部和旗县市级四大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等工作,普遍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以“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促发展、创和谐”为主题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查找解决实际问题1.04万件,办好事实事1.96万件,让群众切实感受了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四是建立长效的督导检查评估机制。要使创先争优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既要靠内在的主动自觉,也需要外在的制度约束和评价督促。兴安盟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建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各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盟、旗、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以及党员、干部、职工的年度考核,对职责不履行、任务不落实、群众满意度低的党组织与党员进行责任追究、教育惩诫和限期整改,强化考核评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建立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特色鲜明的运行机制、取得实效的落实机制,需要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激励与约束等几个问题。
一是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需要在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构架内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一方面,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站在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高度,来推进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在坚持制度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认真梳理每一类制度规范,注意各项相关制度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做到统筹推进、相互衔接。
二是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不是任意的创造和创新,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具体经验系统化、理性认识实践化、成功做法制度化。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现有行之有效的制度,把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等集中教育活动期间以及在平时的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务实管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继续推广、完善和应用下去。另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总结以往经验、归纳以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实践进行创新,建立形成各项制度之间相互配套、紧密衔接、整体推进的有机整体。
三是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因此,长效机制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创先争优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提升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谋近施,确保活动不断深入。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在当前集中活动时期,围绕党建工作新情况和一些突出问题,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复杂问题,因应形势发展变化,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四是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应注重认真梳理、理性思考、总结归纳,将好经验、好做法提升为理性认识、规律把握,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总结提炼创先争优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推动创先争优持续开展的规范性文件,并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更好地指导工作、推进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具体工作中,把创先争优与做好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本地的群众愿望相结合,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使制度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在实践中提升和超越。
五是把握好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创先争优,本质上是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体制,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和动力,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督促有力的约束机制,推动和保障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具体到基层党建工作,应在干部任用、评优奖励等与党员干部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建立竞争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方面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在党员评议等方面建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